[這篇尚未完成,完成後會再FB發布]
這篇來聊聊買蟲的時候有什麼要注意的
要誠懇
要看仔細
要確認
交易要迅速
要自己來
不要亂開價
不要亂買
不要亂花錢
不要製造他人困擾
不要貪心
by kurtsunx
by kurtsunx
by kurtsunx
by kurtsunx

。台灣鍬形蟲 – Stag Beetles of Taiwan
。日本鍬形蟲 – Stag Beetles of Japan
。大鍬形蟲 – Dorcus
。小鍬形蟲 – Dorcus
。扁鍬形蟲 – Dorcus
。鋸鍬形蟲 – Prosopocoilus
。鹿角鍬形蟲 – Rhaetulus, Rhaetus, Pseudorhaetus, Weinreichinusu, Yumikoi
。細身屬 – Cyclommatus
。叉角屬 – Hexarthrius
。黃金鬼鍬形蟲 – Allotopus
。鬼豔屬 – Odontolabis
。肥角屬 – Aegus
。深山屬 – Lucanus
。其他的鍬形蟲 – Others
。獨角仙與兜蟲 – Rhinoceros Beetles
by kurtsunx
中文名稱:兩點赤鍬形蟲、兩點鋸鍬形蟲
日文名稱:フタテンアカクワガタ、アスタコイデスノコギリクワガタ
學名:Prosopocoilus astacoides blanchardi
產地:台灣 (Taiwan)
飼育難度:★☆☆☆☆ (非常簡單)
繁殖難度:★☆☆☆☆ (非常簡單)
成蟲壽命:3~10個月
成蟲大小:♂ 25~67.3mm ♀18~36mm
幼蟲期:♂6~12個月 ♀4~10個月
溫控:不需
【聊聊兩點赤】
兩點赤大概是台灣第二常見的鍬,僅次於台扁。
但飼養起來也許比扁鍬更有趣一點,是我還是學生的時候非常喜愛的一隻鍬形蟲!👍

因為亞洲與東南亞的鋸鍬相似種超爆幹多,使得兩點赤亞種分類非常複雜,害拎老師資料查到吐血…..🤨
總之簡單結論就是:
一開始命名Prosopocoilus astacoides (Hope,1840)
後來分到Metopodontus屬下面 (Boileau,1911)
到了今天,有約13個亞種在蟲界流動,簡單的列表如下:
搞不清楚?沒關係… 我也分不出那些亞種已經統合、未命名的現在被分成哪隻… 😒
反正在台灣,只要記得:
1. 國產兩點赤 = P.a. blanchardi
2. 大象兩點赤 = P.a. elaphus (最大隻)
3. 國外兩點赤 (偏黃)
4. 血紅兩點赤 (偏紅,櫻桃紅)
這樣分四種就好,其他看產地,簡單明瞭 XD
(如果有兩點赤超級高手知道現在正確的亞種分類法,請務必指點指點在下 🥴)
好,回來台灣。
兩點赤顏色多變,從淺黃到金黃甚至深到褐色的個體都有,也有很帥氣的黑化型 (但似乎沒有累代成功過)
唯一不變的,是公母蟲在前胸背板上都有兩個圓圓的斑點,所以才被取名成「兩點赤」(フタテンアカ)


兩點赤真要分類的話,算是「比較兇」的那一類。但是畢竟是隻鋸鍬…除非剛好被牙尖督到肉,否則夾起人來沒什麼威力。
體型較小的小剪刀長這樣,很可愛:

如果到4公分以上樣子就會很不一樣,像這隻就是58mm的長牙型:

修長又充滿鋸齒的大顎:

但把玩的時候要小心,飛行能力非常優秀,別被它飛走啦!🤣
【成蟲飼育】
沒養過外國品種的,所以以下的介紹都以國產的為主。
兩點赤成蟲的壽命不長,通常活不過冬天,儘管夾子威力不強,但一樣不建議混養 。

野外個體常因打架所以身上一堆洞或崩牙,加上鞘翅容易出油變色,所以想要完美個體做標本的,自己養比較簡單。 (不過,一羽化定色完馬上進冰箱…這我下不了手啊~~~😢)
【交配與繁殖】
兩點赤成熟期短短的,大概羽化過蟄伏完一個月就有可能交配,大一點的公蟲建議放2~3個月再配會讓它們的房事較順利進行。
但是公蟲比較兇,所以不能直接把公蟲放到母的身上,建議是用小盒子或木頭讓他們彼此自然相遇。

當然,如果懶得顧,也可以直接丟一起啦… XD
產房只要把木屑壓實就會生,塞些碎木塊或是產木可以大幅提高產量,一般來說可以生30~70隻。
木屑從輕度發酵到深色木屑都可以,至於濕度,普通就好。

我今年的產房就用剝剩的產木片、廢菌以及空糖果罐子隨便弄弄,母蟲是用小深山扁跟蟲友換來的野生母蟲,雖然已經養過好幾輪了,可是以前都沒有留下紀錄,所以今年再養一輪拍照記錄用。

放兩個多月後,就看到已經被咬的坑坑洞洞了,看來是不會「共辜」囉~👍

產木呈現鬆鬆軟軟的狀態,輕輕一剝就看到兩隻L2。

倒出來,可以看到木屑裡也有不少:

不知道是因為野生母蟲已經生過一堆、或是產房太小,總之收了10隻。
對我來說剛剛好,不然生太多我也不知道怎麼處裡 XD
【幼蟲飼育】
幼蟲不挑食,產木、輕度發酵木屑、多次發酵木屑、菌瓶全部都吃,只要不是泥狀的腐植土或是生木屑就好。
要養出長牙型的都很簡單,食量可大可小,有聽說不少140cc布丁杯從L1直接養到羽化的例子,甚至這樣還能出40mm長牙,實在是很神,但如果對蟲大小還有點期待,建議還是提供超過700cc左右的木屑量吧!
我是用250cc的布丁杯養,3個月後換成700cc一罐到底,這種養法不論用PN木屑、MAX A木屑、大肥豬、或是廢菌,都可以很穩定的出50mm+的長牙。

溫度不挑,在屏東用木屑一樣可以順利長大。
如果有溫控,用菌瓶養超過60mm不難,但是因為公蟲幼蟲期大概6~8個月,用鮑魚或秀珍會面臨化蛹時,菌已經又黑又濕,導致羽化容易失敗,要換瓶…又會覺得成本提高很不划算 (因為兩點赤很便宜,野生大型個體又好抓)
所以「錢包的厚度」跟「對兩點赤的愛」自己選吧! 🧐

下個結論,兩點赤跟扁鍬很像,但比扁鍬更容易養大、有更華麗的大顎、把玩起來也不會不小心手被夾爛。 (唯一輸的地方大概就是壽命了吧)
好生好養,嘗試養出外型差距甚大的小剪刀、中牙型跟長牙外型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是非常非常適合入門者的一隻好蟲! 👍
好,那文章就先寫到這裡了!
還想看更多帥氣甲蟲 + 了解更多甲蟲的飼養法嗎?
那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https://s.shopee.tw/5VIsaDn9eN
↓ ↓ ↓ 然後 …… 我出書啦!趕快點下面的傳送門,買一本超酷甲蟲書回家收藏,用行動支持黑蟲倉庫繼續更新吧! 😎 ↓ ↓ ↓
【相關連結】
http://www.geocities.jp/daccio_z32/breedinglog_pac.html
http://ookabuto.boo.jp/CCP045.html
http://mushinavi.com/navi-insect/data-kuwa_noko_astako.htm
http://judge.fool.jp/breed/cinnamomeus.htm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view.cgi?forum=2&topic=28505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view.cgi?forum=2&topic=6742
http://fanblogs.jp/anotherstagbeetlesofworld/archive/22/0
http://a198.pixnet.net/blog/post/88756172
by kurtsunx
中文名稱:台灣鏽鍬形蟲
日文名稱:タイワンサビクワガタ
學名:Dorcus taiwanicus
產地:台灣 (Taiwan)
飼育難度:★☆☆☆☆ (非常簡單)
繁殖難度:★☆☆☆☆ (非常簡單)
成蟲壽命:1~2年
成蟲大小:♂:11~27mm ♀:10~18mm
幼蟲期:4~8個月
溫控:建議

【聊聊鏽鍬】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今天我們來聊聊台灣鏽鍬是我國國產的超迷你可愛大鍬,本來被當作是日本鏽鍬,後來又獨立成直顎鏽鍬,再分出來變成台灣鏽鍬。
在野外不難捕獲 (我這對是朋友送的飼育品)超會裝死,只要有風吹草動,都一定把腳縮起來裝死,等到風平浪靜後才會一溜煙的跑掉。
個性膽小怕生,平常都躲在樹皮或水苔下,根本看不到蟲影。毫無攻擊力,食量超小,半顆果凍放到乾掉或被果蠅吃掉都吃不完。
飼育上,溫度不會很挑,不過畢竟是山上才會有的蟲,如果住南部想養鏽鍬,還是注意一下溫度比較好。

不過老實說…這蟲養起來很沒存在感……😕
拿出來只會裝死,放回去箱子又都看不到。
投產因為幼蟲太小不能太早收,慢點收又會覺得乾脆直接擺到羽化。最後變成「只是放一箱蟲自生自滅」而已!! 😅
另外,鏽鍬看起來「鏽」是因為鞘翅刻紋很深,又喜歡躲在潮濕的根部樹洞,所以會卡一堆泥土,看起來很像生鏽的顏色。
不然其實鏽鍬原廠配色是「全黑色」的喔!
然後呢,這點會造成標本製作上的麻煩,因為烘乾後會讓泥土乾掉、脫落,弄髒標本盒,蟲體上會呈現一塊一塊的沙漠迷彩的色塊,所以做標本前要拿牙刷把它先刷乾淨。或是自己調出高品質不會脫落的泥巴 (!??)
【交配與繁殖】
飼養時連蟲都看不到,所以也根本看不到交配。
反正這體型跟個性不會出事。所以把公母跟產木 (或是小塊木屑、碎木片)丟一起加半顆果凍……過兩個月理論上就會有幼蟲了。

採收大概是最困難的部分,由於卵超級無敵小顆,正常人類的肉眼是無法找到的。
就算孵化了,L1幼蟲搞不好還比白線蟲小 ……
開挖時會一直發生「噗啾~」的悲劇。等到L3看起來夠大了,這時挖出來入菌也太遲了,反而可能造成適應不良……
圖片是將2200cc圓筒產房倒出的照片,可以看到木屑中已經有幼蟲。

產木我用的是剝剩冰過的產木塊,投了三個月。
主要的幼蟲都生在最大片的中軟木片,共12隻。
之後在拇指大的木片與木屑也找的到零星幼蟲,共4隻。
不過因為已經是第二輪了,沒貢估我就滿足了啦 ~😎
p.s.如果有認真的給他大塊一點的軟產木,理論上鏽鍬能生30~60左右
【幼蟲飼育】
幼蟲超小。
聽說也可以吃菌,而且聽說吃菌會比較快羽化。

但我還是直接用木屑跟產木塊來養,幼蟲食量很小,1個100cc布丁杯用木屑就能養到羽化了!

我這一批公蟲6個月、母蟲4個月化蛹。
有些公蟲化蛹會在杯底挖「一整圈」的蛹室,很不牢固,還會到處塌陷,看得我膽顫心驚,所以挖出來用人工蛹室。
在蟄伏期的時候最好能有木屑跟木塊讓他躲。我最早羽化的兩隻母蟲在羽化後都鑽進插花海綿,弄得亂七八糟,但移到衛生紙環境卻雙雙殉難。 (之後用木屑埋起來等蟄伏的,就順利活下來)
蟄伏期不長,一個月左右,所以大概七、八個月一輪。
總而言之,是蠻好養、也挺有趣的小品黑蟲,不過大概只有收集標本箱或是滿足好奇心的飼育家才會養吧 XD

↓ ↓ ↓ 然後 …… 我出書啦!趕快點下面的傳送門,買一本超酷甲蟲書回家收藏,用行動支持黑蟲倉庫繼續更新吧! 😎 ↓ ↓ ↓
【相關連結】
http://okozeaigo.com/244262/Dorcus6.html
http://mushibu.na.coocan.jp/Specimen/w/D_carinulatus.html
http://gaga.biodiv.tw/new23/9401/w65.htm
http://eol.taibif.tw/pages/153162
http://komurohu.pixnet.net/blog/post/40271911
http://komurohu.pixnet.net/blog/post/38628025
http://163.20.132.55/t001/picturecarin.htm
http://ahp341.pixnet.net/blog/post/11927416
by kurtsunx

中文名稱:彎角大鍬形蟲
日文名稱:クルビデンスオオクワガタ
學名:Dorcus curvidens curvidens
產地:印度、不丹、泰國、馬來半島、中南半島
飼育難度:★☆☆☆☆ (非常簡單)
繁殖難度:★★☆☆☆ (簡單)
成蟲壽命:2年~4年
成蟲大小:♂:30~85.6mm ♀:27~42.4mm
幼蟲期:4~12個月
溫控:非必需 / 建議
【聊聊彎角大鍬】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今天咱們來聊聊彎角大鍬吧!
彎角大鍬,顧名思義是角彎彎的大鍬,學名縮寫是DCC,所以大家都叫它彎角或是DCC。
彎角跟日大是我最喜歡的蟲,也是我累代最久的種類。但成績一直都不是很好…… 之前貼中小型個體的照片,還被蟲友笑是細角大鍬。
害我玻璃心碎一地。😭

整體而言,DCC大顎較沒弧度,直到末端才有明顯角度,所以視覺上會有較細、較直的感覺。齒突的位置會隨著體型改變,越大隻就越向前。
像下圖這隻為泰國產的中型個體,可以看出因為體型的關係,齒突是朝內的:

大一點的體型內齒就會往前長了,像這樣:

下圖是72mm的大型個體大顎特寫:

相較於前面約50mm左右的中型個體,這隻是我2016養出來的72mm不丹產彎角大鍬

DCC不管從上面還從側面看,都可以明顯看出與其他大鍬不同之處,所以只要仔細一點看,就不會跟中大、日大搞混

彎角大鍬產地分佈相當廣,從印度一直到中國都有分佈。而且大鍬們一開始的分類都是從彎角分出來的。
以前的分類法長這樣:
所以彎角大鍬就是經典款,大鍬中的大鍬 👍

不過外觀上有差異的,很快都被分到其他種去。
現在台灣的DCC大多來自不丹、北印與泰國,但彼此間齒型與外型並無明顯不同…所以要從外觀區分出DCC產地非常困難。
【彎角大鍬成蟲飼養】
除了外型不同,大鍬間的個性也不盡相同!
個性上,彎角大鍬是比較兇的那種。用手指戳他,他會毫不猶豫的張開大顎迎擊 (或是全力奔跑)

母蟲鞘翅紋路較深,很好認,不會與中大、日大母蟲搞混。

壽命就跟其他夥伴們一樣長壽,正常養都都能過2年以上。
【彎角大鍬交配與產房布置】
照上面所講的,因為公蟲比較兇,所以最好把公母放到成熟才交配,也就是羽化三到四個月後。
交配過程很快,不容易看到交配畫面,但畢竟是大鍬,爆母的意外不多,所以也是有人很懶,用大箱子配上足夠躲藏處後,公母直接丟一起一、兩個禮拜,通常也可以順利交配。
產房布置的部分,因為DCC一般只在木頭內生,所以一定要放產木,軟硬都接受,濕度一般或偏乾。使用M箱配上直徑10cm的產木可以,通常一輪可以收到30隻。
聽說箱子大一點,配多根大木頭去生,能收到60+的紀錄。我今年的產房用2200圓筒配小根楓香產木,投產一個月就收了20隻。

投產的環境與季節比較不像日大、中大與巨大鍬一樣挑剔,公母蟲有些甚至也不會冬眠。
總之,只要母蟲有睡飽、有吃飽,天氣也不會太冷,彎角通常都順利繁殖。母蟲會直接把整根產木咬的坑坑洞洞在裡面下蛋:


我有查到幾篇日本人的心得說DCC很愛吃幼蟲,所以建議投產不要投太久,放個一個月左右就可以移出母蟲了。
【彎角大鍬幼蟲飼養】
孵化時間差不多3周到1個半月。
幼蟲強健好養,對溫度的耐性很高,不溫控也不會死,但越熱幼蟲食慾就會越差,導致養不大。建議是把溫度控制在22度C~25度C,用菌來養,比較會出大蟲。
同時,除了突然變熱、突然變冷以外,過度打擾,也可能害幼蟲提前羽化成小蟲,想養大可千萬不要手賤一直拿起來看啊!
公蟲從L1到羽化大概要吃1杯菌杯 + 2~3瓶窄口。
母蟲則是在菌杯吃完後,可以直接用1L木屑或一罐菌瓶養到羽化。


搶越冬的現象很明顯,建議要嗎4月前投產,要嗎就是8月後投產,不然很容易冬天收一堆小蟲再看他睡到隔年…

我這一批就是4月底投產。
5月採收L1幼蟲20隻,自留6隻幼蟲入250cc鮑魚菌杯。
7月換第一罐窄口。
9月要換瓶時就發現兩隻母蟲做好蛹室了。



10月時公蟲也做了蛹室。
最後全部在11月羽化。
體型分別是50mm/51mm/55mm



平均起來母蟲5個月羽化;公蟲6個月羽化,吃菌瓶的普遍比吃木屑的大隻,而且快兩個月化蛹。

【心得】
其實2015這批DCC的成績不太理想;一隻羽化失敗,三隻公蟲又都是小蟲……🤨
我猜想著可能的原因…
「難道是金牛座跟雙子座的蟲特別愛搶越冬!?」
「可能是溫控的不夠徹底,七月了才放進冰箱…」
「或是因為九月初從台北搬回屏東,DCC想回去當天龍蟲所以早點羽化!?」
「用的鮑魚菌太慢換結果濕度太高了?」
好在隔年2016就雪恥成功!!修正各種錯誤以及用上新的小冰箱後……這批養出來最大72mm,其他也都是68~70的大型個體!!!😎

看著越養越大的黑蟲在手上緩緩爬來爬去,實在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啊!
🧐


好,那文章就先寫到這裡了!
還想看更多帥氣甲蟲 + 了解更多甲蟲的飼養法嗎?
那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https://s.shopee.tw/5VIsaDn9eN
↓ ↓ ↓ 然後 …… 我出書啦!趕快點下面的傳送門,買一本超酷甲蟲書回家收藏,用行動支持黑蟲倉庫繼續更新吧! 😎 ↓ ↓ ↓
【參考連結】
http://www.hi-ho.ne.jp/shiori-yura/newpage59.htm
http://blog.goo.ne.jp/hiphop2121/c/a9b47065b9182ac8a80ce57fae874811
http://www3.tokai.or.jp/d-sabrina/bdCurvidens.html
http://www.asabe.net/curvidens.html
http://ahp341.pixnet.net/blog/post/11927572
http://komurohu.pixnet.net/blog/post/40998265
http://komurohu.pixnet.net/blog/post/36845515-%E4%B8%8D%E4%B8%B9dcc
http://dennis45654.pixnet.net/blog/post/319996711
by kurtsunx
by kurtsunx
大家好,我是Kurt 😎
歡迎來到「鮭魚軒的黑貓資料庫」這篇是關於我 + 這個BLOG的簡單介紹。
身為一個阿宅,閒著沒事的時候就在網路上發發文章,刷存在感,以前用「鮭魚軒」這ID闖蕩江湖,最近多了個新的稱呼叫「黑貓老師」
這個BLOG裡,存放些自認為好笑的圖文
同時也整理一些也許生活用的到的 筆記 / 懶人包
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
首先介紹一下笨文系列 。
這是以前我還在無名小站的主打,雖然現在更新速度超慢,不過生活遇到的「梗」我都有記錄下來,也許未來哪一天時間夠了就會拿出來讓大家笑一笑 !😉
(點圖連結)
而搬來痞客邦後,因緣際會下重新開始養甲蟲。
「黑蟲倉庫」於是誕生在這個BLOG中!
裡面會整理著一些甲蟲的飼養筆記,希望能多拉些新血一起養蟲!
(點圖連結)
除此之外,身為老師的職業病就是整理講義跟嘮叨。
我會整理些各式各樣的懶人包,希望可以幫助些少年少女 (或是心中還有熱血的大叔大嬸) 能更有效率的享受青春!
有機會的話,還想畫些漫畫、寫些小說、短篇之類的…
或是遊戲的攻略啦、拍些搞笑影片啦,甚至開個實況也說不定。
總之,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啦!
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多多支持啦! 😅
by kurtsunx
中文名稱:泰坦尼扁鍬形蟲
日文名稱:デタニヒラタクワガタ
學名:Dorcus detanii
產地:印尼 塔利亞布島 (Taliabu)
飼育難度:★☆☆☆☆ (非常簡單)
繁殖難度:★☆☆☆☆ (非常簡單)
成蟲壽命:1年~2年
成蟲大小:♂:27~57mm ♀:22~40mm
幼蟲期:4~10個月
溫控:不需

【聊聊泰坦尼】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當初這對幼蟲是在2015的年初時,在甲蟲部落福袋抽到的。
聽說是冷門蟲,果然網路一查沒什麼資料……只好先用台扁的養法養看看吧~🧐

第一罐鮑魚吃了3個月,表面看不到食痕,當時還以為死了,破瓶後發現幼蟲不但還活著,大小也肥了一圈,於是塞進第二瓶………結果竟然把公蟲忘在老家倉庫啦!🙄
就這樣直到8月回到屏東才發現這件事,菌瓶早已不知發了幾次菇,外表看來也變成木屑一樣的深色。
本來又以為「死定啦!」沒想到一挖……竟然在幾乎已變成泥狀的菌塊中挖到顆黃澄澄的蛹!

看來泰坦尼也是個狠腳色,生存力不下台扁啊! 👍
從外表來看,泰坦尼算是中型的扁鍬,有著像鳥嘴似的牙與寬闊的軀體。如同大部分的扁鍬一樣,脾氣不太好,鞘翅邊緣、腹部、腳,都帶著明顯的酒紅色。

母蟲除了表面光滑,反光明顯,但是邊緣都有明顯刻點,整體呈現出暗紅色。
附節超短,短到我還以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弄斷了 🤨
【泰坦尼產房布置】
真的蠻好養,當作台扁一樣處理就好了。
我用普通的發酵木屑 + 偏軟的產木,投產45天後開挖產房,共生30隻。
木頭跟木屑都會生,所以木屑記得壓實。

【泰坦尼幼蟲飼養】
因為能在屏東的夏天無溫控用菌還能存活,所以應該是非常的耐熱。
幼蟲期也短,我這一批吃鮑魚窄口,公蟲吃兩罐,花了6個月;母蟲一罐後改塞進木屑,共4個月化蛹。
而且聽說用木屑跟廢菌都養的活,也許挺適合新手的。 (但是可能因太冷門買不到 XD)




↓ ↓ ↓ 然後 …… 我出書啦!趕快點下面的傳送門,買一本超酷甲蟲書回家收藏,用行動支持黑蟲倉庫繼續更新吧! 😎 ↓ ↓ ↓
【參考連結】
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1872291
http://engaru.jp/insect/kaisetu/ddetanii.htm
http://www.musiya.com/hp/daizukan/text/detani_hirat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