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考好?還是轉考好?這個問題就像午餐你問同學午餐吃麥當勞好;還是吃牛肉麵好一樣…
各有各的好,沒有個標準答案的。
你只能看看哪一個適合你,然後做決定… 對現在的你可能是個重大決定
但是老實說,進了社會幾年回頭看,就會知道其實沒那麼嚴重
所以別感到太大的壓力,做出自己最想要的決定就好!
那怎麼看自己適不適合?我們可以從五個面向去分析:
1.時間
2.科系與科目
3.經濟
4.個性與能力
5.研究所
第一部份‧時間
先來看看你會用什麼身分去應考:
- 重考:無任何學籍,以高中畢業生的身分去參加指定科目考試
- 轉考:成為大學生,再用大學一學年的成績去參加轉學考
所以轉考可以一年級讀完後轉過去變二年級,可能能讓你不用慢人一年,
重考則是一定會慢一年
但是!!!
我們講的一年,是出社會的先後而已,
你不管是要考轉考還是重考,十九歲這年還是得活,
而人生有很多該學習的東西,跟你有沒有讀大學沒有直接關係,
如果目標是放在國立大學的熱門科系,那一整年的時間都必須很用功讀書才行,
苦拼活拼所換來的,卻只是力爭上游的「機會」而已,
而不是說你瘋狂讀書讀一年,隔年台大就把學生證寄到你家這樣,
不論重考轉考,不努力還是會失敗…
屆時不但得接受極大的失落,還得接受你失去了一整年、以及許多更珍貴的事物。
一年,犧牲很大,風險也很大…
第二點,就是科系與科目
扣除其他因素,只要能掌握這個差異點就能大大的提升上榜率。
先從科系開始講好了。
很多非熱門科系,其實轉考的難度會比指考好進一~大截。
為什麼?唉,因為現今茫茫社會中,有自己目標的的大學生寥寥無幾…
可能超過6成的大學生都是分數到哪就去哪讀了,
反正指考一填就是一百格,而且填之前就知道分數,會落在哪邊大概都有個底了。
上上下下不填白不填,對吧?
所以同一個學校的分數差距不會太誇張,成績不夠,上不去就是上不去了。
而轉考就不一樣了,難度(考題與考法)大舉提升讓對手大幅減少,
這導致一些非熱門科目的報名人數不多,
甚至連前段國立大學都會出現「報名人數低於錄取人數」的現象
不過熱門學系還是很競爭,甚至可能更競爭,雖然報考人數不能跟指考比
不過錄取比例有時卻更低,低到很殘忍…
先問問自己,你想選校?還是選系?這個系讀起來有沒有興趣?想不想讀?
又,將來出了社會想做什麼頭路?
目標很明確的話,轉學考會比較適合你。
反之,要是拼死拼活轉考上了自己不喜歡的系就會很痛苦 (通常只好再轉一次)
目標不是很明確的話,就重考,讓志願序幫你煩惱這個問題吧。
再來聊到科目,科目是很重要的一截
一般而言,指考所看的科目跟轉考考的科目差很大,
指考以選擇題為主,考生們需要在高中的範圍裡,及數個基本學科拼個你死我活。
轉考則已申論或計算為主,考生得在幾乎沒有範圍又難以預測的考卷上分個高下。
每個人所擅長的科目領域不一樣
(舉例而言,我就是那種可以數學考0分英文考90那種人)
每個人應付考題跟抓範圍的能力也不一樣,
(舉例而言,我是可以段考考班上30名,複習考考全校20名那種)
去寫寫考古題罷!
看看你必較擅長怎樣的考試方式!
還有一點也植得一書的就是,
重考考的是基礎;轉考考的是專業,
實在很難說哪種比較有用,但是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認為都大學了,該學點專業的知識與技能,
有的人反而覺得專業的東西不如基本的東西好用。
再來第三點,經濟。
經濟是一個不能小覷的重要因素,
不論是補習班、學雜費、註冊費都是動軋數十張鈔票的大開銷,
大部分的家庭、家長都會眉頭一皺,感覺事態並不簡單,
不管客觀還是主觀,轉考都會比重考多花一大堆錢。
大部分的重考生都是在家裡讀書。頂多跑跑補習班。
但是轉考生不但要應付大學的註冊費、學雜費以外,
很多人也得上補習班…(別以為大學課程可以拿來應付轉考,最後不是是靠自己就是補習)
更是得一個人面對在外生活的開銷(房租、伙食) (住家裡例外)
話說回來,重考的人因為整天閒閒在家 (別人的視點)
或是有些人覺得對家裡有所虧欠、也有人家裡經濟狀況沒那麼好
許多重考生因此會跑去打工,而減少許多讀書時間。
4.個性與能力
若是提到轉學考最大的阻礙,那勢必是學校轉學考兩頭燒;
若要提及轉學生最大的痛苦,那一定是轉前轉後人際關係。
請永遠不要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
那不但影響了讀書效率、更是直接關係到你的人生…
高中的大考,會有一股氣勢「高三了本來就該準備考試」押著你讀書。
四面八方看的到的同學們都是你的戰友,吃喝玩樂的邀約自然不會多。
原則上在這時候是最適合讀書的環境。
(但是我們卻在這環節上翻了船,所以現在才會在這裡猶豫重考轉考)
重考,雖然沒有了戰友,但是一個人在家有家人陪伴,
再者,因為時間可以充分掌握,萬一真的空虛寂寞覺得冷時也可以自行去找老同學們
但是轉考不一樣了,轉學考你是大學生的身分,最多采多姿的學生身分。
你不但要重新適應你的新環境、新生活圈、新課本,同時還要準備考試。
聯誼、營隊、活動、夜衝、夜唱這些東西固然很快樂,但是很花時間。
可是,人終究是需要朋友的。
這些活動雖是讓你跟朋友維持友誼的關鍵,對考試卻是大敵!
看到別人很好的時候,才更容易感到孤獨,
但是你卻因為要準備考試,而不能花太多時間在朋友身上…
這些誘惑很容易打垮一個考生,使其失去考試意志。
一百個大學新鮮人,大概有五十個有轉學的念頭。
而這五十個人裡面,大概只有十個沒有打消念頭。
不過這十個裡面,還是只有一半有勇氣報考轉學。
最後的五個考生,往往只會有一個願意考前衝刺。
最後會上的也只有那一個。
選轉考而非重考?
你有沒有能力兼顧課業?能不能在空虛寂寞覺得冷時拿的不是手機而是講義?
能不能戰勝種種誘惑專心致志在念書?或是又能玩又有辦法念好書?
(而且別忘了,你拼期中搞期末換來的學分還不見得能抵免喔…)
那重考生部分呢?
重考生更需要自制力,因為他掌握了自己所有的時間 (除非報重考班)
也沒有上學時間的枷鎖跟新人際關係的壓力,所以更容易失控。
每天睡到中午、網路遊戲等等是重考生最大的敵人。
而且由於重考的東西不是像轉考那樣的專業項目。
沒在學校真的少一個優勢,
所以我們常常聽說重考一年分數一樣,或是進步沒多少甚至更低的故事
在這項目上,重考其實是遠遠勝過轉考,
畢竟除了上述問題以外,重考完就是一般的大學生,不會有新的問題了
但轉學生就算成功的轉成了,另一批問題,才正要開始… XDDDD
5.研究所
很多人大學完會繼續深造,讀研究所。
而直升同大學研究所一直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一來不用重新熟悉環境;二來便是教授的「支援」
對研究生來說,這碩士是哪修來的關係到他的一輩子。
但是對教授來說,這只是個工作。
與其進貨一批不知道哪邊來的新人,
教授當然會希望能把好用的、優秀的棋子留在身邊。
多多少少聽過「很多人研究所面試直接進去根教授點個頭就錄取」的謠言吧?
其實不全然只是八卦喔…
如果對哪間學校的研究所有憧憬,那最容易成功的方式自然就是到該校該科去讀囉。
如果我個人以過來人的建議的話,我會建議重考。
轉學考的不能掌握的東西太多了,運氣成分也佔了不小的要素。
轉前轉後衍生的問題也一堆。
重考雖然準備考試的過程也不輕鬆,但是絕對比轉學考單純。
重要的是不用忍受一堆狗屁倒灶的雜事跟流程。
你的人生只是停下來讀一年的書,然後隔年一切都會回到正軌上。
但轉學生卻會有很掙扎的一年邊讀大學邊準備考試,
考上了後還要花一年的時間適應環境、同學大一最多彩多姿的一年你卻沒有參與到
而且你一定會不斷的比較新舊學校,如果比較好那就算了,萬一不順心的話你會一直有疙瘩存在
是說大部分的轉學生都有自己背後不得不戰的原因,
否則我想好端端的大家應該都不想給自己找罪受吧? XD
還有,不要覺得浪費一年是什麼大事。
人生很長,一年不算什麼。
要知道,能用時間跟錢解決的了的事情,都是小事。
問問各位朋友吧,就算是國立大學,活到20好幾什麼都不會的人多如牛毛,
學歷固然重要,但是能力、態度等等許多東西不是學校可以給你的。
結論就是
轉考、重考,真的分不出來「哪個好」、「哪個不好」
頂多只能分出「比較適合的」、「比較喜歡的」
會不會成功還是取決在有沒有心、肯不肯努力。
加油吧!
推~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