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貓老師 X 黑蟲倉庫

  • 小故事
  • 黑貓開箱
  • 自媒體經營
  • 歷史說書
  • 神話懶人包
  • 黑貓小草缸
  • 黑蟲倉庫
  • 鼠婦超人
  • 黑貓老師YT頻道
    • 黑貓老師YT
    • 黑貓創作報YT
    • 黑蟲倉庫YT
  • 新書推薦
    • 千萬網紅KOL圈粉營業中
    • 甲蟲超人超圖解
    • 歷史就是戰
  • 預約頻道健檢
  • 關於我
黑貓老師 X 黑蟲倉庫 > 黑蟲倉庫

直顎側紋鋸 飼育與繁殖筆記 Prosopocoilus fruhstorferi fruhstoferi

2017 年 8 月 1 日 by kurtsunx

IMG_4843.JPG
中文名稱:直顎側紋鋸鍬形蟲

日文名稱:フルストルファーノコギリクワガタ

學名:Prosopocoilus fruhstorferi fruhstoferi

產地:印尼龍目島 (Lombok)

飼育難度:★★☆☆☆ (簡單)

繁殖難度:★★☆☆☆ (簡單)

成蟲壽命:半年 ~ 一年

成蟲大小:♂ 34.8~70.1mm ♀ 24~30.4mm

幼蟲期:4~7個月

溫控:建議

IMG_5071.JPG


【聊聊直顎側紋鋸】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

最近要忙的事情好多,好久沒更新了,趁暑假有點閒趕快把積欠的文章打一打!

今天的飼育筆記主題是:《直顎側紋鋸》
IMG_5199.JPG
相信大家一看照片就知道「直顎」、「側紋」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吧? 🧐

直顎側紋鋸有四個亞種,分別是:

  • Prosopocoilus fruhstorferi fruhstoferi  (Kolbe, 1897)
  • Prosopocoilus fruhstorferi neervoorti  (Hans Fruhstorfer, 1898)
  • Prosopocoilus fruhstorferi sumbaensis  (Mizunuma, 1994)
  • Prosopocoilus fruhstorferi colfsi  (Seguy, 1955)

簡稱PFF、PFN、PFS跟PFC,台灣大概只看得到PFF跟PFN,這篇的主角是PFF (我也只養過PFF)

產地是龍目島,是最大也是最常見的亞種,BEKUWA記錄是69mm,《世界のクワガタムシ大図鑑》中的紀錄是70.1mm。也是鞘翅色澤最深,而且深色佔了身體的大部分,所以才會讓此蟲以「側紋」得名。
IMG_5076.JPG


而另一種較少見的PFN,產地是佛羅倫斯島,最大尺寸為54mm,特色是鞘翅上的黑色斑紋面積小很多,幾乎只有鞘翅接合處有一條黑線。

PFN photo source: http://mushibu.na.coocan.jp/Specimen/w/P_fruhstorferi_neervoorti.html


接下來的PFC跟PFS我就只有找到一些資料跟圖片而已了:

PFC,記錄53mm,產地小巽他群島 (那個字念ㄒㄩㄣˋ,跟「訊」一樣念法) 比較明顯的特色是大顎的鋸齒零星,大顎也沒那麼直,黑斑面積比PFN更小,甚至有的只剩下一條線。

最罕見的PFS,產地是松巴島,記錄體型最小,只有到48mm,大顎較為粗短,鞘翅黑斑呈現倒三角形,資料非常少,而且分類非常混亂……混亂的原因是因為:印尼除了松巴島以外,還有個松巴哇島,這兩個島名很像,所以常常被搞混。松巴哇島上面理論上棲息的是跟龍目島一樣的PFF亞種,但特殊色的PFF或是黑化的個體,卻被誤認為是PFS流入市面。

photo source: http://fanblogs.jp/anotherstagbeetlesofworld/archive/575/0


【成蟲飼養】
PFF的成蟲很好養,壽命也長,通常有半年以上,甚至到一年半。

很膽小,平常時喜歡躲起來……但只要一感到危險,就會用超快的速度作旋風衝鋒,根本過動兒,拍照超難拍,而且說飛就飛,把玩時千萬要小心別被飛走了。
IMG_5126.JPG
溫度上,大部分的資料都說不用溫控也可以,但我在屏東不溫控的情況下死一堆,所以對於溫度還是不要太過掉以輕心。能溫控就溫控,不能溫控至少要作到通風。
IMG_5179.JPG
然後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冬天羽化的PFF蟄伏期會比較長。
夏天羽化的睡一個半月就醒來大吃了;但冬天的從十月開始,睡了快四個月才醒來。
IMG_5082.JPG


【交配】
因為PFF這種蟲很怕生,所以比較難看到阿蟲嘿咻的過程。

所幸是公蟲的夾子沒什呢殺傷力,所以可以直接把公蟲母蟲一起丟產房。等看到母蟲咬木頭,或是箱底看到蛋時,再移出公蟲就好。

我去年在昆蟲論壇用超便宜價錢購入一對CB小夫妻。 (母蟲還比公蟲大 XD)
IMG_2417.JPG
不過小歸小,把妹技術倒是一流!🥰 放在250cc杯竟然一下就幹起來了!
IMG_2551.JPG
交配過程大概只有5分鐘,不過如果母蟲沒有抵抗,而且公蟲尾部有慢慢收回的精絲的話,通常就代表成功啦!
IMG_2536.JPG


【產房】
PFF也很好生,木屑壓實就會生。
IMG_2680.JPG
當然有放產木會更好,產木記得挑軟的,因為母蟲大顎攻擊力不高,記得幫她去樹皮。
而且母蟲不太會鑽木頭,所以產木與其找大根的,不如多鋸出一堆洞,或是多放幾根小一點的。
IMG_2676.JPG
產房大小會影響到卵的數量,所以想要爆產建議用L以上的飼育箱,濕度可以稍微濕一點,木屑用輕度發酵的。
大一點的產房通常可以收超過50隻幼蟲,爆產甚至可以到80隻。
IMG_3307.JPG
我用2200cc筒來布置產房,大概生了20幾隻,不過因為太晚收,搞不好有很多是被母蟲嗑掉的…   😢
IMG_2684.JPG


【幼蟲飼育】
幼蟲食量小,幼蟲期也短,對溫度跟濕度有點敏感,不喜歡太熱,同時又喜歡比較濕的濕度。 (但是越濕越容易悶熱,通風越好則環境越容易乾)

所以沒溫控的狀況可能得多用一點心去顧:要用通風好一點的容器,而且要常常噴水!

在屏東的夏天沒溫控,一不小心會熱死或乾死! (我沒溫控的死亡率接近50%)
IMG_3072.JPG
幼蟲可以吃菌也可以吃木屑,大約兩杯250cc杯就可以養到羽化,化蛹時間差不多。

我以前第一次養的時候,用中度發酵木屑,無溫控,全部出小蟲 (還死一堆)。🤨

這次改用紅包土跟鮑魚菇菌杯,控溫24度,兩種食材都有養出5公分左右的長牙個體。公幼大概4~6個月作蛹室;母幼大概2~4個月。蟄伏期大概一個半月。天氣冷的話,幼蟲期跟蟄伏期都會再延長,會睡到隔年春天回暖才醒。
14567987_647919038715111_8823505533198655035_n.jpg
要下個結論的話: 我個人認為,直顎側紋鋸雖然好生好養,但沒搞定溫度的話很難養大,不算一隻適合新手的蟲。
不過呢,鞘翅的光澤與紋路相當有獨特,顏色亮麗,兩把筆直的長鋸更是威風。😎
IMG_4935.JPG
要是各位有機會的話,也來養養看這隻精緻而美麗的小鋸鍬吧! 😉
IMG_4848.JPG

好,那文章就先寫到這裡了!

 

還想看更多帥氣甲蟲 + 了解更多甲蟲的飼養法嗎?

那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https://s.shopee.tw/5VIsaDn9eN

↓ ↓ ↓ 然後 …… 我出書啦!趕快點下面的傳送門,買一本超酷甲蟲書回家收藏,用行動支持黑蟲倉庫繼續更新吧! 😎 ↓ ↓ ↓


【參考資料】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3971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6772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4555

http://a198.pixnet.net/blog/post/107362856

http://blog.xuite.net/e1221711/twblog/166063274

http://zzz9876599.pixnet.net/blog/post/184950523

http://blog.xuite.net/buldcheryl0921/twblog/127541708

http://judge.fool.jp/breed/neervoorti.htm

http://judge.fool.jp/gallery/k-16a.htm

月夜野

http://insectoid.info/insecta/coleoptera/lucanidae/prosopocoilus_fruhstorferi/

http://fanblogs.jp/anotherstagbeetlesofworld/_pages/user/m/article?article_id=3354743&page=11

http://fanblogs.jp/anotherstagbeetlesofworld/archive/575/0

http://blogs.yahoo.co.jp/a0438take_mayano/41152923.html

http://blog.goo.ne.jp/fieldgarden4/e/55471433f3bdd7bb8afa2ffd1533086f


回首頁RB CM

分類: 黑蟲倉庫 標籤: pff, 產房, 直顎側紋鋸, 鍬形蟲

派瑞大鍬(萊斯恩大鍬) 飼育筆記 Dorcus parryi (ritsemae)

2016 年 12 月 9 日 by kurtsunx

IMG_7538 (2).JPG

中文名稱:派瑞大鍬形蟲、萊斯恩大鍬、印尼大鍬

日文名稱:パリー、リツセマオオクワガタ

學名:Dorcus parryi 、 Dorcus ritsemae

產地:東南亞 (印尼、爪哇、菲律賓、泰國、中南半島)

飼育難度:★★☆☆☆ (簡單)

繁殖難度:★★☆☆☆ (簡單)

成蟲壽命:2年

成蟲大小:♂28~79mm  ♀29~41mm

幼蟲期:♂10~14個月  ♀6~10個月

溫控:非必需 / 建議


【聊聊派瑞大鍬 / 萊斯恩】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這篇來聊聊派瑞大鍬吧!
IMG_7622.JPG
不過說是「派瑞大鍬」…其實已經是以前的名字了……因為跟別的蟲撞名的關係,派瑞大鍬在1998改名成「萊斯恩大鍬」或是也可以直接拿產地當名字:像是印尼大鍬啊、菲律賓大鍬之類的…不過大部分的人還是繼續叫派瑞就是了!
IMG_7638.JPG
我很久很久以前,還是個稚嫩又帥氣的學生時,養過菲律賓的DRS,那時派瑞是便宜又大碗的品種,一樣的大小比其他大鍬都來得便宜。

然後又過了好幾年,不小心變成大叔後回鍋蟲界,這時口袋比當學生時深了點,一度想蒐集所有的亞種……於是輾轉養了K、U、C跟T這幾個亞種……

但是,收集跟繁殖的過程遇到了很多困難,所以現在蒐集整套的慾望已經熄滅。😕
剩下V、R兩個亞種就等看看有沒有緣份再說吧…👍
(下圖這隻是DRU)
IMG_0736.JPG
派瑞大鍬目前常見的有七個亞種。 (這篇主角是菲律賓巴拉望島的DRC) 根據日本wiki,其他亞種的簡易介紹如下:


Dorcus ritsemae ritsemae
Oberthür et Houlbert, 1914
產地:在爪哇島中部與東部,最大紀錄72.7mm (2011)
特色:身體較寬、大顎粗而短,內齒偏向中間,水平突出


Dorcus ritsemae kazuhisai
Tsukawaki, 1998
產地:爪哇島西部,最大紀錄72.5mm (2011)
特色:身體寬度跟DRR差不多,但是大顎較長、內齒長在偏前一點的位置,並且往前長,大型個體跟彎角大鍬有點像


Dorcus ritsemae volscens
Didier et Séguy, 1953
產地:婆羅洲、蘇門答臘、泰國跟馬來西亞,公蟲最大76.8 (2011)
特色:大顎較直、較細


Dorcus ritsemae setsuroi
Mizunuma, 1994
產地:菲律賓明答那峨島,最大尺寸為79 (2005)
特色:最大型、身體跟大顎都是最長,內齒偏前、方向也是往前,鞘翅的光澤較長,最邊緣有細微縱向刻點


Dorcus ritsemae curvus
Mizunuma, 1994
產地:菲律賓巴拉望島,最大尺寸為75mm (2012)
特色:身體寬度較粗、內齒偏向中間並略為偏前,大顎特別彎曲


Dorcus ritsemae toraja
Nagai et Tsukawaki, 1998
產地:蘇拉威西大島中北部,最大尺寸為75.5(2010)
特色:跟DRV很像,但是內齒較大、內緣前方形狀也不一樣


Dorcus ritsemae ungaiae
Nagai et Tsukawaki, 1998
產地:蘇拉威西島南部,最大尺寸為65.6 (2007)
特色:跟DRT比較起來,體型、大顎都較細小


p.s.最近在泰國、寮國這一代又有了新的亞種發表,目前定名為:Dorcus ritsemae khaoyaiensis (Baba, 2012) 在2013登錄的最大尺寸為71.3mm,是個外型與DRV相似,但是大顎較細、鞘翅沒有光澤的新亞種。


如果用文字描述聽得霧煞煞的話,這邊有張用蟲誌1圖片作的比較圖,大家可以參考參考:
派瑞亞種.jpg


分類一定是養派瑞最先遇到、也最頭痛的問題。 🙁

因為派瑞大鍬的齒型變化度極大……有時候明明是同一種、同一批、同一個大小,卻長得不一樣。甚至老爸、兒子跟孫子明明都是同一支血累出來的,外表卻不一樣。
 IMG_7646.JPG
各位要是在網路上搜尋派瑞的討論串,就會看見一大堆飼育家們上來問自己的派瑞到底有沒有問題,或是「你的派瑞怎麼跟我的派瑞不一樣」

飼育家能作的,只能希望自己養出來的蟲夠大隻,因為越大隻越容易長的「標準」,也才容易辨識。🤨
不然小隻的派瑞真的太難區分亞種間的差異…造成很多飼育家除了「信任賣家」以外根本沒有別的辦法。

我這批DRC成績不錯,有隻可以量到70mm,但另一隻兄弟大約66mm,才小一點點而已,兩隻齒型就差超多:
IMG_6275.JPGIMG_6769.JPG


【成蟲飼養】
成蟲不怕熱、不怕冷。個性跟扁鍬比較像,也比較兇,是很好照顧的大鍬。👍
IMG_6777.JPG
印尼沒有冬天,所以派瑞大部分不會冬眠。 (雖然偶而還是有天氣一冷就跑去睡的個體)
壽命大部分都是兩年左右,感覺上比其他大鍬短命一點點 (可能是因為睡太少的關係吧)
IMG_7636.JPG
母蟲的鞘翅紋路特別深,如果有對照組的話,應該是不會跟中大、日大的母蟲搞混。但是不同亞種間的母蟲似乎沒有辨識的方法……管理上請務必多用點心。🧐
IMG_1119.JPG
IMG_7624.JPG


【交配】
派瑞大鍬可能是最兇的大鍬! 凶狠程度不下扁鍬,所以讓派瑞交配時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IMG_7662.JPG
我飼養派瑞時在這關卡了最多次…😒
不是不交配、就是爆母、或是拖半天根本不知道有沒有配成功,結果投了卻共估…花了很多時間跟冤枉錢。

下圖就是直接把DRT公母一起丟進產房的後果,各位要引以為鑑啊!😢
IMG_5187.JPG


【產房布置】
 至於產房布置跟一般大鍬一樣:普通到偏乾的環境 + 普通到偏硬的產木。

不過很多人開產房的時候在木屑也挖到很多幼蟲,可以合理的推測母蟲有些也願意生在木屑。(但還是要配合產木就是了)
IMG_5167.JPG
我用的容器是2200cc圓筒跟M箱,也許是我產木跟環境不夠大,就算投產成功的也只生10幾隻。


【幼蟲飼養】
幼蟲飼養就比較簡單了。
建議是在溫控22~24度的環境用菌養,我這批用事先壓好的100cc鮑魚菇小菌杯。
IMG_6211.JPG
接著因為冬天到了,不用小冰箱也沒關係,所以我L2就直接丟菌包讓它們吃個過癮。
IMG_7946.JPG
菌包吃了三個半月後,就已經是二月多了,接著再換一瓶就吃到化蛹了!共只吃了我一杯+一包+一瓶。
9月初入手L1,隔年5月全數羽化,公蟲大概需要8個月左右;母蟲會快1~2個月。
IMG_5190.JPG
IMG_5219.JPG
IMG_5372.JPG

好,那文章就先寫到這裡了!

還想看更多帥氣甲蟲 + 了解更多甲蟲的飼養法嗎?

那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https://s.shopee.tw/5VIsaDn9eN

 

↓ ↓ ↓ 然後 …… 我出書啦!趕快點下面的傳送門,買一本超酷甲蟲書回家收藏,用行動支持黑蟲倉庫繼續更新吧! 😎 ↓ ↓ ↓


【參考連結】

安達瘋 – DRR

安達瘋 – DRT

安達瘋 – DRV

安達瘋 – DRC

日wiki 

月夜野

オオカブトの部屋

オオカブトの部屋2

KUWAGATAZ

MUSHINAVI

回首頁yt subsub fb拷貝
RB CM

分類: 黑蟲倉庫 標籤: 大鍬, 派瑞, 萊斯恩, 鍬形蟲

日本小鍬飼育筆記 Dorcus rectus rectus

2016 年 11 月 5 日 by kurtsunx

DR3.jpg

中文名稱:日本小鍬形蟲

日文名稱:コクワガタ

學名:Dorcus rectus rectus

產地:日本 (Japan)

飼育難度:☆☆☆☆☆ (沒有難度)

繁殖難度:★☆☆☆☆ (非常簡單)

成蟲壽命:2~3年

成蟲大小:♂17~56.6mm  ♀21~36.9mm

幼蟲期:6~8個月

溫控:不需

IMG_3173.JPG


【聊聊日本小鍬】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今天來聊聊日本小鍬吧!

…其實我以前不知道有日本小鍬這玩意兒。

之所以會知道它的存在……是因為某次我養出超小隻日本大鍬時隨口說出「靠,養出日本小鍬啦!」,然後被蟲友糾正,這下才知道原來還有日本小鍬這種蟲。 🤨
IMG_3187.JPG
日本小鍬顧名思義,是隻小蟲。能養出40mm的就算是大型長牙個體了。是日本最常見、最容易捕捉也最容易飼養的鍬形蟲代表。
DR2.jpg
在日本的小鍬其實還有很多分類,本篇主角Dorcus rectus下面有三個亞種:

  • Dorcus rectus rectus 日本小鍬 
  • Dorcus rectus miekoae 八丈小鍬 
  • Dorcus rectus yakushimaensis 甑島小鍬  (ㄗㄥˋ 音同贈)

原名亞種的 D. r. rectus 遍布全日本。

甚至在台灣也曾經有採集紀錄,但是因為數量太少了,所以一般並不認為台灣有產日本小鍬(不過倒是有很像的望月跟雙鉤鋸)

小鍬好生、好養、壽命又長,可以說是最適合新手入門的鍬形蟲!👍

IMG_3183.JPG
同時,小鍬膽小怕生,夾子又弱,就算混養也不太會有死傷。
個性上,小鍬很愛裝死,跑得很快,不常飛,但飛行能力很好,所以把玩跟拍照的配合度很不好…😒

不過仔細看的話,就能發現他纖細、含蓄又斯文的氣質。
IMG_2120.JPG
像是比例恰到好處的小夾子,低調的霧面黑中帶一點點酒紅的配色,這些特點讓日本小鍬也一直有著不錯的人氣!👍
IMG_2116.JPG


【小鍬的繁殖】
小鍬是很重隱私的蟲,我養這麼多次小鍬,還沒看過他們交配的樣子。😕

不過因為公蟲很紳士也很溫柔,從來沒聽說過母蟲被爆的。所以產房布置好後直接公母丟進去就好,甚至空間夠的話,一次養好幾對也不是問題!
IMG_3200.JPG
一般來說,小鍬不生木屑,所以一定要放產木!木屑只要能固定住產木就好。至於產木,雖然硬的也可以……但母蟲沒有說很猛,挑軟一點的產木可以讓母蟲比較輕鬆一點,節省體力生更多蛋!👍
DR4.jpg
有個小秘訣是增加產木的表面積,也就是溝與洞越多越好。大一點的產木塊、產木片也會生,想省錢的話可以用剝剩的產木塊用橡皮筋或繩子綑一捆埋進去產房,一樣會有很好的效果 (甚至更好)

小鍬害羞,不會在表面上待太久,所以產木可以埋深一點,3/4或全埋、或是多放些水苔、樹皮、樹枝等攀抓物供躲藏。

我用整支的S號小產木半埋、剝剩的產木亂埋都成功繁殖過,難度不高,不過因為都不見蟲影,所以養起來沒什麼參與感就是了……🤨
IMG_3202.JPG


【幼蟲飼育】

幼蟲超爆幹小隻的啦!😮

IMG_5672.JPG
在飼養上用正常濕度就好,也不用特別溫控 (除非夏天用菌)

建議產房可以慢點開,不然受委屈的就是自己的眼睛 …… 😵

因為幼蟲超級小隻,要挖幼蟲實在太困難,很多日本的飼育家乾脆直接讓幼蟲留在產木吃到飽,吃個四五個月再挖出來壓小杯木屑等化蛹。

據說用產木直接養的話,要吃一年才會化蛹,我實在不想等那麼久,而且我也想好好觀察,最後我還是挖出來用菌杯跟木屑養。
IMG_5667.JPG
成功取得幼蟲後,因為聽說用菌的會比較容易大、羽化也比較快,我就親自實驗看看。得到的結果是:「會不會比較大不一定 (反正都很小),但一定比較快」

吃菌的幼蟲羽化時,吃木屑的才正準備作蛹室。

但是因為小鍬幼蟲期其實還蠻長的,公蟲會吃個6~8個月,跟大鍬差不了多少,所以菌通常會在吃完前劣化,最好還是要換個幾次。我2015年這一批在開產房時,總共取得20隻幼蟲 (弄爆5、6隻…) 把多的賣了出去後,剩下的編成三組來養。


第一組
挑了3隻頭最大的出來,直接分裝入100cc菌杯。
2個月後換到250cc菌杯。
再3個月後再換一杯,沒多久就開始作蛹室。 (一隻死亡,每隻共吃了1杯100cc + 2杯250cc,從投產到化蛹約8個月) 


第二組
取出4隻L1幼蟲直接丟入一罐鮑魚窄口瓶,放冰箱控在24度。
然後菌沒劣化,所以就一直放,一放放了7個月,放到用菌杯養的都羽化後才來開,打開時菌已經變得又乾又硬,摸起來像菜瓜布一樣。
裡面3隻母蟲已經羽化了,正在各自的蛹室中睡覺  (但1隻消失了)

IMG_0101.JPG


第三組
另外抓2隻出來,使用發酵木屑分裝飼養。700cc方盒一罐到底。(木屑組投產到化蛹約10個月,母蟲約7個月)


【後話】
2016年的日本小鍬最後是出了2公5母。本來以為是3公4母,就把先羽化的對蟲跟蟲友交流掉了。

想說留1公2母繼續累代…結果最後一隻以為是公蟲的大傢伙竟然是隻大母蟲!害我最後手上剩3隻母蟲不知道衝三小 …🤨

雖然拿了其中一隻母蟲加一些其他蟲去跟蟲友換公蟲……結果最後蟲友的公蟲也死了,只好宣布斷種。 🙁

不過,日本小鍬在手上也養了兩、三代了。大的小的都養過了,既然斷了緣分也沒辦法,空間空著,看看未來有沒有機會邂逅別種的小鍬吧!
DR.jpg

好,那文章就先寫到這裡了!

 

還想看更多帥氣甲蟲 + 了解更多甲蟲的飼養法嗎?

那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https://s.shopee.tw/5VIsaDn9eN

 

↓ ↓  然後 …… 我出書啦!趕快點下面的傳送門,買一本超酷甲蟲書回家收藏,用行動支持黑蟲倉庫繼續更新吧! 😎 ↓ ↓


【參考連結】

日本wiki

月虫

http://mushinavi.com/navi-insect/data-kuwa_ko.htm

http://www12.plala.or.jp/mtoyoda/kokuwa_br.html

安達瘋


回首頁yt subsub fb拷貝RB CM

分類: 黑蟲倉庫 標籤: dorcus, rectus, 小鍬形蟲, 日本小鍬

印尼金鍬 飼育筆記 Lamprima adolphinae

2016 年 10 月 17 日 by kurtsunx

 

 

IMG_2369.JPG

中文名稱:印尼金鍬形蟲、金鍬

日文名稱:パプアキンイロクワガタ、パプキン

學名:Lamprima adolphinae

產地:印尼、巴布亞新幾內亞

飼育難度:★☆☆☆☆ (非常簡單)

繁殖難度:★☆☆☆☆ (非常簡單)

成蟲壽命:2~6個月

成蟲大小:♂24~55mm  ♀21~26mm

幼蟲期:3~5個月

溫控:非必須


【聊聊印尼金鍬】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今天的筆記來聊聊「印尼金鍬」這隻美麗的小蟲吧!😎

金鍬最早在巴布亞島被發現,所以日文就叫「巴布亞金色鍬形蟲」
IMG_3577.JPG
巴布亞島在印尼的最東方,西邊一半是印尼的、東邊一半是巴布亞新幾內亞。這地區被葡萄牙、英國、德國、荷蘭、日本、澳洲先後統治過,到現在政治與經濟都還不太穩定。🙁
未命名 -1
最常見的產地是阿爾法克山脈 (Arfak),是個充滿豐富生態系的地方 。
Arfak_Mountains
有時候市面上也能看到他的南邊一點的親戚澳洲金鍬( Lamprima aurata )、或是塔斯馬尼亞金鍬 (Lamprima tasmaniae ),這兩隻體色跟體型跟印尼金鍬有點不同,但是最便宜、最好養、最大隻的還是印尼產的金鍬( Lamprima adolphinae )

…而且!
澳金跟塔金價錢高很多,2016的現在可能要花近10倍價錢才能弄到一對…身為黑蟲玩家的我實在下不了手……😅 


【成蟲飼育】
印尼金鍬的成蟲很好養。

特色除了造型很酷的夾子以外,還有兩隻腳前面的扇形刀片,在野外可以拿來割斷野草莖再來舔食汁液,超強 !👍
IMG_2343.JPG
飼養金鍬時,最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金鍬超會飛!一個不小心就飛走給你看!
IMG_3586.JPG
除了很會逃跑以外,金鍬是很好養的蟲。加上成長期短、顏色多變而美麗,讓他不論在台灣跟日本都是很熱門的蟲。
IMG_3444.JPG
飼養金鍬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他多變的華麗色澤!

雖然我只養過三、四種顏色而已…不過我下面有找一大堆連結,有興趣的可以多點幾個網站,好好看看這繽紛可愛的小色蟲魅力到底在哪吧!
IMG_2345.JPG
下面這隻是母蟲,母蟲體型很小,但顏色一樣多變。
IMG_2690.JPG


【產房與繁殖】
金鍬的繁殖很簡單。
通常只要公母進食後兩三個禮拜就可以交配了。公蟲很色,只要發現母蟲就會非常積極的想要騎她,而且沒督到母蟲通常都不會放母蟲走!
IMG_2365.JPG
這邊有影片,18歲以下的鍬形蟲請勿觀看:


至於產房布置,很多飼育家光用發酵木屑用力壓實就有不錯的產量。
當然,母蟲會更喜歡有產木的環境,不過產木一定要很軟,不然金鍬的大顎咬不動。
IMG_3569.JPG
母蟲會在木頭表面咬出小洞後產卵,甚至直接生在木屑跟木頭的接觸面。

所以要得到最大產量,就是將產木挖洞或切開,增加表面積,然後半埋或埋四分之三,一般而言一輪大概可以生10~20顆,一隻母蟲大概可以生30~50隻。
IMG_2686.JPG
我三代投產都用普通大小的塑膠桶;濕度普通的木屑壓實再配幾塊產木塊。果凍切半丟進去後就放著不理,兩三個禮拜換一次果凍。
等一個多月後再來看母蟲還活著嗎 (順便把香菇拔掉 XD)
IMG_6184.JPG
還活著就丟到另一個產房繼續生。  👍

p.s因為卵跟L1幼蟲太小了,所以建議不要取卵…取出母蟲後放個一兩個月再開挖比較好。


【幼蟲飼育】
幼蟲有著長長的尾部。 (跟遠親彩虹鍬一樣)
IMG_6187.JPG
幼蟲建議吃發酵木屑。

雖說許多飼育家用菌也養成功過…但似乎不會比較大隻。而且金鍬在化蛹前會亂鑽,鑽完的菌很容易劣化,然後變黑、出水,導致過濕、發熱等現象,徒增養死的風險。
IMG_6190.JPG
我第一代繁殖金鍬的時候,莫名其妙死了一大堆L3……後來上網查才知道濕度跟通風對金鍬化蛹很重要!

市面上能買到的木屑有些已經幫你調好濕度 (例如甲蟲部落、大夢、Fujikon…等)

但原廠預設的濕度對金鍬而言會有點太濕,所以,找個整理箱把木屑倒入、攤開,吹個兩天風後再用 (或是曬半天太陽) 至少要到手用力握拳不會有任何水滲出的程度才能用。

而至於買來就乾燥過的木屑,加水時記得要慢慢加。千萬不要一口氣弄太濕!濕度調好也要放置一下等水分均勻、曝氣一下,確認不會太濕再使用比較穩。
IMG_6192.JPG
飼養金鍬在大部分的情況不溫控也不要緊。但在7、8月的酷暑下,不溫控會增加羽化失敗的機率。

幼蟲食量不大。通常從產房取出後,用250cc的杯子就可以直接養到羽化。 (從投產到羽化通常在5個月~6個月之間)

是一年可以養兩輪、甚至三輪的蟲!👍

蛹的姿態也與其他鍬形蟲不一樣:大顎跟頭部直直的往前,前面兩隻腳也是往前放,像下圖這樣:
IMG_7405.JPG
羽化前顏色會慢慢變深…
IMG_1095.JPG
IMG_7518.JPG
IMG_7530.JPG
上圖這隻是我第一次養金鍬時唯一羽化成功的公蟲…
雖然又小隻又在羽化時壓壞翅膀,不過繁衍後代的表現倒還不錯,真男人就是要這樣! 👍

第二代就養得很順利。

但一直到第三代的時候……自己留的八隻竟然死了三隻,剩下五隻全部出母蟲,於是就斷種了…   XD
IMG_2089.JPG
對於沒有溫控、沒有錢又沒有空間的學生而言,金鍬CP值簡直高的不像話!
而對於喜歡色蟲的飼育家及標本收藏家而言,金鍬更是絕不能錯過的鍬形蟲!

雖然我比較喜歡大鍬,但偶爾養養這種成長期短、顏色鮮艷漂亮的小蟲也是別有一番趣味的! 😉

 

好,那文章就先寫到這裡了!

 

還想看更多帥氣甲蟲 + 了解更多甲蟲的飼養法嗎?

那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https://s.shopee.tw/5VIsaDn9eN

 

 

↓ ↓ ↓ 然後 …… 我出書啦!趕快點下面的傳送門,買一本超酷甲蟲書回家收藏,用行動支持黑蟲倉庫繼續更新吧! 😎 ↓ ↓ ↓


【參考連結】↓↓ 台灣 ↓↓

http://komurohu.pixnet.net/blog/post/41006950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5497

http://blog.xuite.net/ttc1104/twblog/120151394

http://blog.xuite.net/s8661127/JDnInsectarium/154321950

↓↓ 日本 ↓↓

http://www.tsukiyono.co.jp/stag2/manual/kuwagata/kuwagata-type/lamprima-adolphinae/

http://www.asahi-net.or.jp/~id8k-sgn/kuwabaka2000d/ks/papukin.html

http://www.geocities.jp/pmmc1/kuwa-papukin.html

http://www14.plala.or.jp/yamakow/breeddiary3.html

http://mushinavi.com/kabukabu/brd-papukin.htm

http://ookabuto.boo.jp/CCP029.html

http://www.e-mushi.com/lamprima-adolphinae.html

wiki


回首頁RB CM

分類: 黑蟲倉庫 標籤: la, 印尼金鍬, 印金, 鍬形蟲

安達祐實大鍬形蟲(DA)飼育與繁殖筆記 Dorcus antaeus

2016 年 10 月 7 日 by kurtsunx

IMG_0116.JPG

中文名稱:安達祐實大鍬形蟲、安達、DA

日文名稱:アンタエウスオオクワガタ、アンテ

學名:Dorcus antaeus

產地:印度、不丹、尼泊爾、泰國、馬來、越南等

飼育難度:★★☆☆☆ (簡單)

繁殖難度:★★★☆☆ (普通)

成蟲壽命:2年~3年

成蟲大小:♂:33~93mm ♀:31~51mm

幼蟲期:♂:10~20個月 ♀:9~16個月

溫控:必須


【聊聊安達祐實】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前陣子把蟲的文章全部放著跑去抓寶可夢……現在回頭來補一下進度~

今天我們來聊聊蟲界巨星:安達祐實大鍬形蟲

安達祐實?聽起來很耳熟……GOOGLE的話會出現這位萌妹子 XD
da.jpg
source: http://ameblo.jp/adachi-yumi/

不過雖然都叫做安達祐實,但她跟這隻大鍬形蟲沒有關係 ,我只是單純想放張美女圖而已…  (喂)

這名字是從神話中的泰坦巨人Antaeus來的。(比較常見的翻譯是安泰俄斯 )
這位泰坦由大地之母Gaia所生。是個力大無窮的雞巴人,只要看到人就強迫對方跟他比摔角。但這傢伙只要腳踩到大地就能無限回血,非常IMBA!所以…所有跟他比賽的人最後都被他弄死了… 😕

直到某天海克力斯來了!
海克力斯把他摔到地上好幾次後覺得很奇怪……「靠夭,這傢伙怎麼每次摔在地上傷都會自己回復啦?」於是海克力斯一個爆氣,把安泰俄斯舉離地面!勒了半天終於勒死他!為民除害大成功!! 👍
1357801325-4126642167
( ↑  勒♂爆   示意圖, Seamus Heaney作品)

….
但我還是比較喜歡日本的就是了: 🥰
安達.jpeg


在台灣,安達是很熱門的阿蟲,通常我們簡稱成安達或是DA。
222

DA是非常迷人的一隻大鍬。他擁有龐大壯碩的粗壯身材。以及閃亮、充滿質感的盔甲!有『漆黑鑽石」的華麗(中二)綽號。
13892087_609098069263875_7031819961518238992_n
DA的大顎比起其它鍬形蟲較粗短,尤其是齒突的形狀會讓牙看起來非常粗。
IMG_9749.JPG
同時,DA不但是蟲界最受歡迎的蟲之一,大部分時間也是紀錄上最大的大鍬。 (不過今年紀錄被巨大鍬DGM打破了)
13886279_607842436056105_1343604154137481448_n


至於產地,DA分布範圍蠻廣的,大部分以亞洲大陸為主。
目前常見三個亞種:

  • Dorcus antaeus antaeus
  • Dorcus antaeus miyashitai 
  • Dorcus antaeus datei

以下是各自簡略的介紹:


antaeus
原名亞種,又稱喜馬拉雅系。

主要產地在北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地。
是體型最大的亞種,內齒略為往前,最大紀錄為93mm (西山雅,2014)
下圖這隻是86mm北印大吉嶺DA:

未命名 -1


miyashitai
這亞種的產地在南印度、泰國、緬甸、寮國、中國、北越等。

大顎跟身體更粗更短。
內齒往中或偏向內,不過DA會有產地跟個體差異,導致用內齒判斷不一定100%準確。所以要區分的話,配合光澤一起看比較準,這亞種的光澤較弱。

miyashitai亞種的最大紀錄為85mm (若園誠至, 2003) 理論上這一亞種的比較耐熱…但其實也只是「相較之下」而已,台灣南部一樣沒辦法養……🙄

↓  下圖這隻是我2013年養的泰國DA,70mm (維安帕寶)
P_20141106_140905  


datei
這亞種的主要產地為馬來西亞、南越等。

體型是家族中最小的,最大紀錄是82.7mm (梅村正信,2003),所以能破8公分就是超大型個體了…但大顎最粗也最彎,比例反而是家族中最粗壯的一隻。

…..我還沒機會養過馬來的DA,先跟日本的「Dorcus暖家」借個照片:
馬來DA2

http://www.e-mushi.com/dorcus-antaeus-malay.html
(如果以後有緣養到,再來補心得跟更多照片吧!🧐) 


我這一篇飼育筆記中,大部分的照片是下圖這隻,來自不丹的麻豆,約70mm:
IMG_0078.JPG
我個人的DA飼育經驗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失敗的,一直到了去年有小冰箱才養出一隻7開頭的DA (不然以前只有養出黑香腸跟5開頭的…)

而且說真的,70mm對於不丹產的DA來說也不算大型。

要不是因為這一批幼蟲跟我從花蓮流浪到台北,再從台北流浪回屏東的話,應該可以更大一點……😥
如果各位想養出破紀錄大蟲,可別學我一樣讓阿蟲過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活啊!  


DA可能是性格最溫馴的鍬形蟲。

一般狀況不會攻擊人、也不會爆衝逃跑、或是跳樓裝死、大部分的情況都在優雅的漫步!拍照配合度也高,加上繁殖容易、產量極大,又容易養出大型蟲,大概也是用最少的錢能買到最大的大鍬,真的是隻好蟲! 👍

IMG_0101.JPG
唯二的缺點只有「幼蟲期長」跟「怕熱」

DA的幼蟲期算是很長的。不論公母蟲,從投產到羽化往往都要接近一年的時間,甚至壓低溫度的da要長到兩年都有可能,20度環境下的大型個體通常要超過14個月才會化蛹… 


【成蟲飼育】
成蟲飼育,就老樣子:空間足夠、有攀抓物、通風良好。
不過因為DA是高海拔蟲,非常怕熱,不會冬眠,建議成蟲也要溫控,不然會死得很快… 🤨

下圖這隻泰國DA,就是在新竹8月的室溫下被熱死的….. 😢
P_20140825_225451_1.jpg 


【交配與繁殖】
凡是看過DA交配的人都會印象深刻。

如果說獨角仙是淫蟲…那DA大概就是淫魔了 🥴
一遇到母蟲就一直督一直督,一整天都在交配,超色的啦!
DSC_0134.JPG
而且還是快槍俠!每發大概10秒~20秒就完事了,幾乎沒有撐過1分鐘的! (不過成熟期會比較久,往往要進食三個月才會轉大人)

成熟的對蟲會以V字體位迅速交配。如果有看到交尾處的精絲,通常就成功了,會擔心就讓它們多配個幾次吧。
DSC_0136 (2).JPG
產房的布置很簡單。

一般建議是使用很軟的木頭半埋、普通的濕度配上壓實的微粒木屑。溫度在20~26度之間,季節以春秋兩季佳。一個產季大概可以生50~100顆蛋!
IMG_6682.JPG
只要溫度對了,其他都很簡單:木頭軟的硬的都生、木屑偏乾偏濕的都生,甚至直接用高發酵的微粒木屑(像是紅包土)用力壓實就會生了!
IMG_6661.JPG IMG_6613.JPG 


【幼蟲飼育】
幼蟲會在一個月左右孵化;然後一個月多一點轉齡;再兩個月轉L3…;順利的話,第一罐菌吃完幼蟲就會像糯米腸一樣大隻!

IMG_2045.JPG
然後,幼蟲無論如何都要養在涼爽的環境!理想的溫度約是20度~22度,24度算是兼顧羽化時間與體型的極限。超過30度幼蟲會開始亂鑽、拒食然後死亡變成黑香腸… 😭


食材方面,吃木屑跟菌都有人養出不錯的成績……使用木屑記得要配合「高品質木屑」、「少打擾」、「低溫」這三個條件。但如果用菌的話,會更容易養出大型個體,也比吃木屑的更快羽化!

幼蟲以它的體型來說,食量不算大,一罐窄口可以吃兩個月~三個月還沒吃完。居食現象很明顯,所以常常看不到食痕。但如果手賤一直拿起來看,打擾次數一多,就會明顯影響成蟲後的體型… 為了養出大蟲,各位務必要忍住啊!👍

順利的話,一罐吃兩個半月、四罐就可以養到化蛹。溫度低一點,或是超大型個體的幼蟲可以吃到五罐甚至六罐;母蟲通常會快一兩個月,不過還是會吃掉兩、三罐。只要溫度對、吃菌的公蟲很容易超過70mm。
IMG_5657.JPG
IMG_6601.JPG
剛羽化的時候會是很鮮豔的紅色,之後就會慢慢轉黑了。
IMG_6400.JPG
IMG_6676.JPG
IMG_0108.JPG
我自己養了好幾年DA,但是直到今年才算養成功……建議各位,除非住山上,否則千萬別鐵齒!
沒有溫控就不要嘗試!真的不會有好下場的!!   😭

但只要一有穩定的溫控裝置,可千萬別錯過這隻肌肉怪獸喔!👍

 

好,那文章就先寫到這裡了!

 

還想看更多帥氣甲蟲 + 了解更多甲蟲的飼養法嗎?

那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https://s.shopee.tw/5VIsaDn9eN

 

↓ ↓ ↓ 然後 …… 我出書啦!趕快點下面的傳送門,買一本超酷甲蟲書回家收藏,用行動支持黑蟲倉庫繼續更新吧! 😎 ↓ ↓ ↓


【參考連結】

↓ 日本 ↓
http://www.tsukiyono.co.jp/stag2/manual/kuwagata/kuwagata-type/dorcus-antaeus/

http://mushinavi.com/navi-insect/data-kuwa_ante.htm

http://www.hi-ho.ne.jp/shiori-yura/newpage3.htm

http://www.fujikon.net/breed/breed26.htm

http://www.geocities.jp/pmmc1/kuwa-antaeus.html

http://www.geocities.jp/pmmc1/kuwa-antaeus02.html

wiki

↓ 國內 ↓
http://komurohu.pixnet.net/blog/post/24379165

http://blog.xuite.net/a719715/twblog/139842366

http://blog.xuite.net/s8661127/JDnInsectarium/250925920

http://blog.xuite.net/kyes00/888/16042082

http://gacsliu.pixnet.net/blog/post/290103328

http://insectboard.no-ip.org/gods/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3235&start=0&show=2075


回首頁yt subsub fb拷貝RB CM

分類: 黑蟲倉庫 標籤: da, 大鍬形蟲, 安達, 安達祐實

長頸鹿鋸鍬形蟲 繁殖與飼育筆記 Prosopocoilus giraffa keisukei

2016 年 7 月 30 日 by kurtsunx

IMG_7352.jpg
中文名稱:
長頸鹿鋸鍬形蟲

日文名稱:ギラファノコギリクワガタ

學名:Prosopocoilus giraffa keisukei

產地:印尼

飼育難度:★☆☆☆☆ (非常簡單)

繁殖難度:★★☆☆☆ (簡單)

成蟲壽命:約6個月~1年

成蟲大小:♂35~121mm ♀34~50mm

幼蟲期:♂:8~12月  ♀:5~8個月

溫控:非必需

IMG_7425.jpg 


 【聊聊長頸鹿鋸】

長頸鹿鋸應該是鋸鍬形蟲裡面最具代表性的一隻了!他同時也是世界最長的鍬形蟲,最大隻紀錄是121mm!!修長的大顎連對甲蟲沒有興趣的人都會多看兩眼。 👍
IMG_7444.jpg
長頸鹿目前主要分成九個亞種,分別是:

  • P. g. giraffa
  • P. g. nirgiriensis 
  • P. g. borobudur 
  • P. g. keisukei 
  • P. g. timorensis 
  • P. g. nishiyamai
  • P. g. nishikawai 
  • P. g. makitai 
  • P. g. daisukei 

(這篇主要是介紹PGK,不過所有亞種我都會簡單講一點。😎 )


〈Prosopocoilus giraffa giraffa  〉
首先是PGG(Olivier, 1789),原名亞種的PGG產地最廣,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寮國跟馬來西亞都有分布,基本上在亞洲大陸上除了南印度有隻PGN以外,其他都被分在PGG。

PGG的特色是內齒很大顆,有些會連在一起變成鑰匙的形狀,尺寸紀錄是107mm,在家族中算是第三大隻的了。


〈Prosopocoilus giraffa nirgiriensis  〉
接著是南印度尼爾吉里丘陵的PGN (Mizunuma et Nagai, 1991),因為有三個N開頭的長頸鹿亞種,為了不搞混,要注意一下學名的差別喔!

南印度的PGN可以長到101mm,在家族中排名中間,特色是內齒較小,而且常會融合在一起,可以說是小一號的PGG


〈Prosopocoilus giraffa borobudur〉
再來是爪哇島跟蘇門答臘的PGB ( Mizunuma et Nagai, 1991),雖然最大98mm的體型讓他只贏過PGT,但是因為大顎短而粗壯加上霸氣的消光黑,讓PGB也成為受歡迎的蟲種。


〈Prosopocoilus giraffa timorensis〉
而帝汶的PGT ( Mizunuma et Nagai, 1991)是全家族中最小的一隻,最大只有91mm,但PGT小歸小,卻是家族中唯一帶有紅褐色光澤的蟲。


〈Prosopocoilus giraffa nishiyamai〉
接著介紹蘇拉威西的PGN (Mizunuma et Nagai, 1991) 大小可以到101mm,亞種名取自西山保典,大顎較為細長、光澤偏亮、內齒也比較密比較圓。


〈Prosopocoilus giraffa nishikawai〉
最後一隻PGN是桑義赫群島的N亞種 (Mizunuma et Nagai, 1991) 尺寸紀錄為99mm,名字取自西川直己,大顎較粗短,在家族中也算是較小一號的。


〈Prosopocoilus giraffa makitai〉
再來是菲律賓呂宋、民都洛的M亞種,蒔田增美氏長頸鹿鋸。體型最大可到104mm,特色是鞘翅較亮、內齒較小、前端回鉤較不明顯。


〈Prosopocoilus giraffa daisukei〉
而全長頸鹿家族最華麗的就是PGD了,亞種名取自水沼哲郎的長子水沼大輔,產地為內格羅斯島與錫布延島,公蟲可到114mm,是全家族第二大,而母蟲則是有61mm的可怕紀錄,因此許多日本專家都猜測PGD也許有超越PGK的潛力!

PGD大顎較細、充滿鋸齒,光澤強烈,非常搶眼。


〈Prosopocoilus giraffa keisukei〉
最後來到這一篇的重點,長頸鹿家族數量最多、最有名氣、最大隻也最好養的PGK!世界紀錄的121mm就是他創出來的!

K亞種的產地在印尼佛羅倫斯島與龍目島,名字取自水沼哲郎的次男:水沼敬典。而且這隻蟲根本就是蟲界的CP值之王:好生、好養、便宜、又是全世界最大隻的鍬形蟲!

唔齁!好鍬!不養嗎? 😋


如果上面那一堆敘述還是讓你搞不清楚長頸鹿鋸們的差別,就參考下面這張從《BEKUWA》裡整理出來的對照圖吧:
 PGseries.jpg


【成蟲飼育】
好,介紹完長頸鹿家族的差異點後,咱們回到這次的主角:PGK身上吧!🧐
IMG_7443.jpg
PGK成蟲不怕熱、不怕冷,只要保持通風就可以過著開心的生活。算是長壽的鋸鍬,都可以活超過半年,吃好住好的活過一年不是問題。
IMG_7368.jpg
飼養PGK成蟲最需要注意的是空間與餌食。

雖然超長的大顎看起來超帥……但是從日常生活、打砲跟吃飯的角度來看,實在是智障到有剩 … 🤨

箱子裡面除了要有攀抓物防跌倒以外,還要確定有沒有會卡住他大顎的東西。

而餵食時,如果只是把果凍整顆丟給他,PGK只能舔到最上面幾口,之後的全部吃不到,所以飼養PGK一定要配合切半果凍、大型果凍 (或餵水果,順便養果蠅)
IMG_7344.jpg 


【交配與繁殖】
繁殖與飼養PGK其實非常有趣!這篇主角是剛好100mm的大傢伙:
IMG_5384.JPG
但其實他老爸是蟲店特賣的小小蟲,只有40mm出頭,只看身體的部分,還比他老婆小隻:
IMG_0697.JPG
他還有幾位兄弟是中牙型的:
IMG_5092.JPG
大部分的鍬形蟲依照個體的大小不同,可以分成短牙型、中牙型與長牙型。但長頸鹿還多一個「超長牙型」只要成為特大個體,長牙尖端會多一道曲線,出現招牌的「問號型」大顎:
IMG_7343.jpg
PGK是很會生的品種,但麻煩的點都在交配上。
第一個會遇到的問題是,PGK進食之後,要2~4個月才會到成熟期 …… 但是他進食後就可以交配!
什麼意思?意思是他會跑去督母蟲,但是母蟲會生一堆空包蛋 … 😒

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公蟲羽化完至少放個三個月再讓他去找母蟲約會吧!

第二個會遇到的問題是,交配會花很多時間。因為公蟲與母蟲體型差很多,大顎又長,使得公蟲交配的時候根本看不到母蟲,下半身亂督一通督半天督不到。

不過這點不至於太麻煩,只要箱子夠大不要卡到,給他時間總會督到的! 👍

怕只怕…公蟲督不到惱羞開始家暴母蟲… (別看大顎很長就覺得沒什 麼力,PGK弄死母蟲的例子並不少見)
IMG_7516.jpg
如果成功交配到,母蟲就可以投產了。PGK從輕度發酵木屑到腐植土都可以生。有很多心得是說:用細顆粒的木屑用力壓實就能爆產了。然後配上軟的產木產量會大幅增加!

我用M箱 + 紅包土 + 中根軟楓香,結果一輪就給我生了60隻!! 😋

從箱底就看的到卵:
IMG_4246.JPG
產木被咬的亂七八糟:
IMG_6684.JPG
IMG_4339.JPG
倒出來就可以看到幼蟲跟卵:
IMG_0788.JPG
IMG_1480.JPG
IMG_4335.JPG
通常健康的母蟲可以生下40~100顆的卵,生到你叫不敢  … 🥴


 【幼蟲飼育】
幼蟲食性很廣,從產木吃到腐植土都可以,不過根據資料,「高度發酵木屑」與「有一點老的菌」是最適合的食材。

PGK不用溫控也能養,也有不溫控出長牙型的例子,但溫度控制會更有效率養出大蟲。

我這一批由於產房的幼蟲密度很大,所以一挖出來就先分裝:
IMG_2761.JPG
在交流掉大部分的幼蟲後,大部分都已經L2了。
於是開始這批PGK的飼養,途中還順便嘗試了不同的養法、試了不同的添加劑:
IMG_3083.JPG
不過混養 + 沒溫控 + 產木屑出來都是小傢伙:
IMG_2100.JPG
用較好木屑的組別,零星出現中牙與長牙型:
IMG_1892.JPG
但表現最好的還是吃菌的:
IMG_5040.JPG
幾乎所有吃菌的都出長牙型:
IMG_5043.JPG
由於很多人說菌瓶放直的空間不夠超大個體作蛹室,所以建議最後幾罐都橫放來養。(但橫放的菌瓶一定要做好「此面朝上」的記號以及防滾裝置。)
IMG_2048.JPG
吃菌+溫控的個體養了差不多8個月作蛹室,比吃木屑的都還要快一個月以上!
這是丟進人工蛹室的前蛹:
IMG_2057.JPG 
然後沒多久就變成一顆果凍:  🧐
10371627_545758392264510_4635532967316495376_n
快羽化的蛹長這樣,差不多3~4個禮拜:
IMG_5266.jpg
雖然長牙型的鍬都會折牙,但沒有任何一隻會像長牙PGK讓主人那麼擔心受怕… 😕
IMG_5277.jpg
登愣!! 長牙100mm PGK颯爽登場!! 👍
IMG_5378.JPG
羽化過程可以參考影片 (注意音量)

最後做個結論吧!

我認為長頸鹿鋸是每個飼育家必養的甲蟲。
有的人會認為他是菜市場蟲,廉價又常見。

但我認為一名甲蟲飼育家,該重視的不應該只有甲蟲的價格而已。長頸鹿的養法、型態、亞種跟變化都相當多樣,養起來過程也十分有趣,養出超大個體時更是充滿成就感……

而且…這是世界最大的鍬形蟲欸!?沒養過怎麼能自稱自己是菁英甲蟲飼育師呢!?  😎

 

 

好,那文章就先寫到這裡了!

 

還想看更多帥氣甲蟲 + 了解更多甲蟲的飼養法嗎?

那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https://s.shopee.tw/5VIsaDn9eN

 

 

↓ ↓ ↓ 然後 …… 我出書啦!趕快點下面的傳送門,買一本超酷甲蟲書回家收藏,用行動支持黑蟲倉庫繼續更新吧! 😎 ↓ ↓ ↓


【參考連結】
http://www.geocities.jp/abaremushisanjou/pgdocu.htm

http://w956786.pixnet.net/blog/post/423194470

http://a198.pixnet.net/blog/post/126766517

http://www.tsukiyono.co.jp/stag2/manual/kuwagata/kuwagata-type/prosopocoilus-giraffa/

http://www.hi-ho.ne.jp/shiori-yura/newpage31.htm

http://tsukimushi.com/prosopocoilus-giraffa-breeding-1617.html

http://www.e-colors.jp/item.php?mc=5&sc=7 


回首頁RB CM

分類: 黑蟲倉庫 標籤: pgk, 長頸鹿

巨無霸姬兜 飼育筆記 Xylotrupes gideon sumatrensis

2016 年 7 月 11 日 by kurtsunx

IMG_4670.JPG
中文名稱:巨無霸姬兜、蘇門答臘姬兜

日文名稱:スマトラヒメカブト、スマトラギデオン

學名:Xylotrupes gideon sumatrensis

產地:印尼蘇門答臘 (Sumatra)

飼育難度:★☆☆☆☆ (非常簡單)

繁殖難度:★★☆☆☆ (簡單)

成蟲壽命: 2~6個月

成蟲大小:♂32~88mm ♀26~51mm

幼蟲期:6~10個月

溫控:不需

 IMG_4654.JPG


  【聊聊巨無霸姬兜】
在千千百百種姬兜中,最受歡迎的姬兜應該就是「巨無霸姬兜」跟「佛羅倫斯姬兜」這兩隻了! 因為這兩種體型最大,果然人人都愛大姬姬! 👍

究竟哪種最大,這就有點爭議了….有人說佛羅倫斯最大;有人說巨無霸最大……我查的資料說兩者都能到88mm。

但就我觀察,巨無霸的身體比較大、體色比較黑  (佛姬角比較長、比較紅) 不過我真的沒看過幾隻有超過81的巨無霸… (佛姬倒比較常看到破8的)
IMG_4645.JPG
不過到了日本,最大的姬兜就絕對是巨無霸姬兜了,為什麼? 因為日本把佛姬歸到「偽姬兜」 (フローレンシスニセヒメカブト) 去啦 ! XD

講起這群日本人,真的是很奇怪,明明把姬兜分類到一個超詳細,但對養姬兜好像沒什麼興趣,文章超少。

不過回到台灣,國內倒蠻多人養姬兜的,也許是因為氣候環境跟東南亞各國較為接近,所以姬兜對我們來說是便宜、好養、又好生的可愛阿蟲。
IMG_4614.JPG
養姬兜的好處很多,例如姬兜很不挑食,用各種廢土、廢木屑跟廢菌都可以養。加上既然是「姬(小型)」兜蟲,蟲友們對姬姬的大小其實也不會太在意,只要形狀跟比例漂亮就好!

而且因為東南亞諸國沒有明顯的四季變化,所以姬兜蟲一年四季都會出,連秋冬兩季都買的到成蟲  (不過蟲季還是最多啦)


【成蟲飼育】
除了愛打架以外,姬兜蟲就是好養!

成蟲跟獨角仙飼養方法一樣  (獨角仙的養法點我)

只要不要讓它們一直打架、一直修幹的話,通常都可以順利活到壽終正寢。
IMG_4665.JPG 


【交配與繁殖】
巨無霸姬兜交配超簡單,只要抓著公蟲的胸角,乘母蟲吃果凍的時候悄悄地把公蟲放到母蟲背上,通常都可以四秒合體!

交配一次大約20~30分鐘,交配完公蟲常常會繼續壓著母蟲一陣子,甚至休息一下又督第二次,反正有看到生殖器督進去後就不要打擾,讓他們順其自然分開就好。
IMG_5454.JPG
稍微要注意的是:姬兜的角有別於其他兜蟲,可以「夾」爆母蟲,所以交配還是在旁邊看著吧,以免一不小心母蟲變成兩半!
IMG_5443.JPG
不過生蛋方面,母蟲對環境挑一點,用木屑、或是土不夠多的話,母蟲會寧願在土表上跑來跑去也不肯鑽下去生蛋。

建議使用L箱以上的箱子,並且裝有12公分以上(或更厚)的土,濕度普通、最底部按實、其他稍微壓一下就好,記得攀抓物跟果凍也不可少,這樣子的話應該都能生下30~100顆左右的卵。


【幼蟲飼育】
姬兜幼蟲非常不挑食,從產木塊、廢菌、木屑、土、高腐土甚至廢土都吃! 乾的也吃、濕的也吃、一堆雜蟲的也吃,是超高效率的廢土處理班!

而且不用溫控、可以混養,很適合新手養!👍

 我去年為了拍照所以又重新養了一輪,這是剛L3的幼蟲,毛一堆:
IMG_6427.JPG
到了前蛹還是毛一堆:
IMG_8304.JPG
另一隻,在天然蛹室化蛹:
IMG_0501
快羽化的蛹,蛹皮上長一堆黴菌,超怕會影響羽化的!
IMG_1793.JPG
羽化開始,奮力踢破蛹皮:
IMG_1796.JPG
幫他翻面時順便換到另一種人工蛹室:
IMG_1798.JPG
掙脫皮然後就開始晾翅:
IMG_1803.JPG
過了一天,完美羽化,鞘翅開始變色:
IMG_1819.JPG
母蟲:
IMG_1739.JPG
我去年的巨無霸姬兜全部都吃沒有處理過的廢土,所以比例跟大小都有點弱,最大隻的也不過56mm左右。

如果能在食材、溫度跟除蟲多下一點功夫,也許才能養出真正『巨無霸』的的巨無霸姬兜? 下次有機會養的話,再挑幾隻有潛力的幼蟲出來認真養看看吧!   😎 

 

好,那文章就先寫到這裡了!

 

還想看更多帥氣甲蟲 + 了解更多甲蟲的飼養法嗎?

那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https://s.shopee.tw/5VIsaDn9eN

 

 

↓ ↓ ↓ 然後 …… 我出書啦!趕快點下面的傳送門,買一本超酷甲蟲書回家收藏,用行動支持黑蟲倉庫繼續更新吧! 😎 ↓ ↓ ↓


【相關文章】
獨角仙與基本兜蟲飼養法
姬兜分類與蘭嶼姬兜飼育筆記


回首頁 RB CM

分類: 黑蟲倉庫 標籤: 姬兜, 巨無霸, 蘇門答臘

牛頭扁鍬形蟲 飼育筆記 Dorcus bucephalus

2016 年 6 月 18 日 by kurtsunx

102865    

中文名稱:牛頭扁鍬形蟲

日文名稱:ダイオウヒラタクワガタ

學名:Dorcus bucephalus

產地:印尼爪哇島 (Java)

飼育難度:★☆☆☆☆ (非常簡單)

繁殖難度:★★★☆☆ (普通)

成蟲壽命:約1年~2年

成蟲大小:♂:35~91mm ♀:34~56mm

幼蟲期:♂:5~12月 ♀:4~6個月

溫控:非必須 / 建議 (20~26度)

IMG_7061.JPG


  【聊聊牛頭扁】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牛頭扁是我很久很久以前就養過的蟲,斷斷續續的養了好幾代,當初黑蟲倉庫剛創立時,手上正好是這隻50mm的牛頭扁,就拿來作傳送門的圖了 😋
IMG_0679.JPG
牛頭扁是隻非常受歡迎的蟲,產地在印尼的爪哇島。

爪哇島是超大的一個島,排名世界第十三,上面一大堆人和一大堆火山,人口密度超高,印尼首都雅加達也在上面:
java
牛頭扁住在中高海拔山區,他對人的原則就是全部夾爆。
沒錯!就是全部夾爆 !!😠

 102866
他可以用他那又寬又短又粗還往內彎的大牛角直接夾爆敵蟲、母蟲或是你手指。威力跟老虎鉗還是指甲剪沒什麼差別!
IMG_7030.JPG
我認為牛頭扁是世界上夾人最痛的鍬形蟲,沒有之一!

把玩時絕對不要被他夾到,身心都會留下創傷的!看看下圖這隻86mm的大傢伙吧!被這夾到真的不是鬧著玩的!😐
IMG_7211.JPG
由於是中高海拔的蟲,所以其實牛頭扁會怕熱。
成蟲還好……但幼蟲在台灣夏天,沒有溫控的狀況下用菌養幾乎是必死。

就算用木屑養,多少還是會有些死傷,也養不大,所以沒有溫控裝置的蟲友記得要多作點功課與心理準備 🤨
IMG_7118.JPG
除了怕熱與兇悍以外,牛頭扁粗曠的外型擄獲了許多蟲友的心,在市場上一直都是熱門蟲。

雖然最大紀錄91mm好像比不上其他能破百的巨扁遠親們,但是這是因為長度受限於彎曲的短角,直接看身體比例的話,牛頭是過之而無不及。
IMG_7036.JPG
這篇筆記的外拍麻豆雖然只有48mm,但牛頭扁的牛角特徵還是很明顯。 (另外一隻大傢伙是朋友支援的82mm)

大型個體與小型個體除了體型,差異還有光澤:
小型的比較光滑,會有反光亮面的效果。
大型的個體,頭胸就會變成消光色的了。
IMG_7209.JPG
順帶一提:
牛頭扁因為有著絕倫的戰鬥力,在日本的名字是「ダイオウ」,寫成漢字就是「大王」而學名bucephalus則是來自征服王  亞歷山大的戰馬,這隻叫做牛頭的帥氣黑馬可是希臘羅馬故事中最屌的一匹馬,與主人東征西討,尻爆整個歐洲+小亞細亞,卻一生未嘗敗績。

所以「大王平鍬形」,顧名思義是鍬形蟲界的王者啊!  😎 


【成蟲飼育】
牛頭扁因為怕熱,所以要更注意通風。尤其食量大、尿就會多、環境就會濕,小心不要讓他們被悶到了!
IMG_7105.JPG
接著要注意的跟其他鍬種一樣:不要混養!

牛頭扁大顎殺傷力真的太猛了,本身脾氣也不好,打起來肯定會出蟲命的!
IMG_7047.JPG 


 【交配與繁殖】
牛頭扁繁殖最怕的就是交配。

公蟲兩個牛角一開,一個手起刀落,不用10秒母蟲就變成兩半了 …
06
所以過程務必小心謹慎,除了一定要放到成熟以外 (約羽化3個月後)
也一定要確定公蟲冷靜了再放母蟲 (或是牙銬套了再上)

IMG_6975.JPG
但只要過了交配這一關,接著就很簡單了,牛頭扁非常好生,也很會生。

主要生在產木中,但有時候木屑壓實也會生,用菌瓶或廢菌生也沒有問題。
IMG_2189.JPG
產房布置跟一般的沒什麼兩樣:普通的溼度、壓實的木屑加上軟的產木。

一輪可以輕鬆生到30~80隻,一年生個2~4輪,最多能收回百來隻的幼蟲。這也是另一個牛頭扁在蟲界又多又便宜的原因吧?🧐
IMG_2188.JPG


【幼蟲飼育】
幼蟲客觀來說是蠻強壯的。不過要養大還是要靠溫控。

根據我以前的經驗,無溫控用木屑養差不多就是給你長到4~5公分,但只要溫度顧好,用菌養,通常就會像灌香腸般的快速長大。
IMG_8446.JPG
這一批在7月中時投產。
到9月初開產房出了40隻左右,分裝通通賣掉。
結果10月處理剩的產木片時竟然又跑出來3隻,於是把他們丟入雲芝窄口自己養。

12月換第二瓶,這時已分出1公2母。
2月換第三瓶。
3月底換第四瓶時,兩母都已羽化。公蟲換完瓶後開始亂鑽,只好移出壓木屑催蛹,沒多久就作好蛹室並化蛹了:
IMG_5642.JPG
5月初時這一隻羽化,86mm。

但因為羽化時內翅水泡破掉,最後不知是失血過多還是感染…沒過蟄伏就死了… 🙁


如果為這篇飼育筆記下個結論。

建議飼育師們只要一解決溫度的問題,就來養看看牛頭扁吧!因為非常粗壯又凶悍的關係,牛頭扁全身散發出的霸氣,是凌駕於其他南洋巨扁的,一定要養過才會知道!👍
IMG_7176.JPG
 尤其拿在手上那種既期待又怕被傷害的感覺,非常刺激的喔! 👍👍👍
IMG_6967.JPG

102892

 

好,那文章就先寫到這裡了!

 

還想看更多帥氣甲蟲 + 了解更多甲蟲的飼養法嗎?

那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https://s.shopee.tw/5VIsaDn9eN

 

 

↓ ↓ ↓ 然後 …… 我出書啦!趕快點下面的傳送門,買一本超酷甲蟲書回家收藏,用行動支持黑蟲倉庫繼續更新吧! 😎 ↓ ↓ ↓


【參考連結】
http://komurohu.pixnet.net/blog/post/40961626 

http://komurohu.pixnet.net/blog/post/39925504

http://ahp341.pixnet.net/blog/post/11927563

http://w956786.pixnet.net/blog/post/421959130

http://163.20.132.55/t001/picturebuce.htm

http://www.hi-ho.ne.jp/shiori-yura/newpage12.htm

http://mushinavi.com/kabukabu/brd-daiou.htm

日WIKI

月夜野


回首頁 yt subsub fb拷貝RB CM

分類: 黑蟲倉庫 標籤: 牛頭扁

簡易甲蟲標本製作法 how to make beetle specimens

2016 年 6 月 10 日 by kurtsunx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在養甲蟲的過程中,不論是疏於照顧、壽終正寢、或是一些光怪陸離的狀況……難免會有些傷亡出現… 😢

這時可以把它們生前雄壯威武的英姿給永久保留起來  👍

作標本的方式有很多種,這篇來聊聊最簡單也最常見的「乾燥標本」製作法。

*在甲蟲死亡後,要用最快的速度處理,否則時間一拖久, 僵硬、腐敗、生蟲、發霉、破損等等狀況都會出現。

p.s. 為了標本的完整性,有些人會用冷凍庫把蟲冰死。

*不過我自己除非是讓出狀況的蟲安樂死,不然大部分情況我都下不了手… 😥


好!開始吧!
要製作標本,先準備下面幾種東西:
1. 死蟲
2. 針   (大頭針、珠針、昆蟲針、牙籤)
3. 保麗龍板   (軟木片、珍珠板、巧拼)
4. 烘箱   (金屬盒、燈泡)
5. 標本盒   (塑膠盒、餅乾盒)

準備好之後,先將蟲泡熱水。
這步驟是為了殺死雜蟲以及軟化關節。

*用滾水要注意色蟲可能會出油變黑
*也可以泡稀釋酒精,在殺菌、除蟲跟除臭這幾點更棒
*已經僵硬的蟲可以泡久一點
1.JPG


接著把蟲體清洗乾淨。
*過程溫柔一點以免弄斷它的腳
*用衛生紙的話要小心屑屑
03.JPG


接著把蟲、保麗龍、針放到舒適、明亮的工作環境。

*可以先把針插到另一個保麗龍板上會比較好拿
*小心不要被針刺到
01.JPG


把蟲的觸角、頭角、附節跟爪子伸展開來。
*小心不要弄斷
IMG_7239.JPG


然後像這樣放到保麗龍板上:
IMG_7240.JPG


用兩根針插到胸與鞘翅中間的縫,固定蟲身:
IMG_7241.JPG


用交叉的方式把腳與觸角喬出漂亮的姿勢。
*盡量讓附節跟爪子騰空,以免以後移動標本的時候勾到底部。
*大的部分先弄、細節晚點處理。
IMG_7250.JPG


我的習慣順序:

  1. 固定蟲體
  2. 胸角與頭角
  3. 前足
  4. 觸角
  5. 前爪
  6. 中足
  7. 後足
  8. 中爪
  9. 後爪

IMG_7251.JPG


然後移開搗蛋貓。
*並非所有飼育家都會遇到此狀況
IMG_7246.JPG


把全部的位置都固定好後,再作最後的調整:
IMG_7254.JPG 


多換幾個角度確認有沒有哪裡漏掉或歪掉:
IMG_7260.JPG


接著把蟲丟進烘箱,烘3~7天左右,沒有烘箱的可以用下列替代方案:
*不用的烘碗機
*金屬餅乾盒,打幾個洞放陽光下
*金屬容器配上會發熱的燈泡
*金屬容器放到會發熱的機械上
*放頂樓或陽台
*放汽車裡,然後停到太陽下 (會有味道)
*記得烘箱以外的方式都要配合除蟲劑、樟腦丸與乾燥劑
*真的沒辦法就找蟲店或蟲友幫忙

總之烘乾的重點在於:
*不要太陽直射
*避免接觸雜蟲
*乾燥、避免潮濕
*高溫
*不要用你們家廚房的烘碗機,你媽會殺了你

IMG_7265.JPG


等到差不多烘5天就完全乾燥了,這時候放到標本箱就可以永久保存囉!😎

p.s. 不一定要用專用的標本箱,但是要保存標本,箱子必須有下列特性:
*隔絕害蟲
*具有軟式底部 (以插針固定標本)
*能放防蟲劑、樟腦丸的構造
*能放乾燥劑的構造
*作標本什麼針都可以用,但放進標本箱一定要用昆蟲針,不然放太久有可能生鏽
*可以另外製作標籤,留下蟲的資訊
IMG_7283.JPG
最後附上我的小標本箱照片給大家參考一下,以後有機會我再來寫進階篇!
祝大家作標本順利囉! 咱們下次見,BYE ~😉

 

還想看更多帥氣甲蟲 + 了解更多甲蟲的飼養法嗎?

那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https://s.shopee.tw/5VIsaDn9eN

 

最後偷偷打一下廣告:其實我出了一本書囉! 如果你喜歡黑蟲倉庫的內容,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本《甲蟲超人超圖解》!
趕快點下面的傳送門到線上書店買一本吧!! 🥰
↓ ↓ ↓ 


回首頁

yt sub

sub fb拷貝

RB CM

分類: 黑蟲倉庫 標籤: 作標本, 標本, 標本製作, 獨角仙, 甲蟲, 金龜子, 鍬形蟲

蘭嶼姬兜蟲 飼育筆記 Xylotrupes philippinensis peregrinus

2016 年 5 月 17 日 by kurtsunx

IMG_3228.JPG
中文名稱:姬兜蟲、姬獨角仙、雙角仙

日文名稱:ヒメカブトムシ、ギデオンカブト

學名:Xylotrupes philippinensis peregrinus, Xylotrupes gideon philippinensis

產地:蘭嶼、綠島

飼育難度:★☆☆☆☆ (非常簡單)

繁殖難度:★★☆☆☆ (簡單)

成蟲壽命:2~6個月

成蟲大小:♂30~63mm ♀25~45mm

幼蟲期:6~10個月

溫控:不需


  【聊聊姬兜蟲】
大家好,今天這篇來聊聊姬兜蟲吧!🧐

姬兜有超級無敵龐大的家族,在2007年就分超過40個亞種了!近幾年也不斷地有學者發表新的亞種與分類,現在不知道到底分了幾個,我先稍微整理一下姬兜們較常見的分類列表:

  • Xylotrupes florensis  佛羅倫斯
  • Xylotrupes pubescens  菲律賓、印尼 
  • Xylotrupes gideon gideon  印尼、馬來、婆羅洲 
  • Xylotrupes gideon sumatrensis  蘇門答臘 
  • Xylotrupes gideon lamachus  新幾內亞
  • Xylotrupes gideon australicus  澳洲
  • Xylotrupes gideon ulysses  俾斯麥群島
  • Xylotrupes gideon clinias  摩鹿加群島
  • Xylotrupes gideon kaszabi  中國
  • Xylotrupes gideon siamensis  泰國
  • Xylotrupes gideon meridionalis  印度
  • Xylotrupes gideon philippinensis  台灣、菲律賓

上面這個列表,主要是以產地、還有市場能見度去分的,大部分都是角形漂亮、有特色的姬兜,所以市場上能看見的姬兜應該都在表上了。


我還有找到另一份比較新也比較完整的列表 :

【印尼區】

  • Endebius florensis florensis 佛羅倫斯姬兜 (Flores)
  • Endebius florensis wetarensis 韋塔姬兜 (Wetar)
  • Endebius florensis mirabilis 珍奇姬兜 (Larat)
  • Xylotrupes beckeri intermedius 龍牙姬兜 (Siberut)
  • Xylotrupes gideon gideon 印尼姬兜 (India, Java, Bali)
  • Xylotrupes gideon sondaicus 阿洛姬兜 (Alor)
  • Xylotrupes gideon lakorensis 摩亞姬兜 (Moa)
  • Xylotrupes inarmatus 爪哇姬兜 (Java)
  • Xylotrupes sumatrensis sumatrensis 巨無霸姬兜 (Sumatra)
  • Xylotrupes lorquini lorquini 蘇拉威西姬兜 (Sulawesi, Peleng,Tanahjampea,Taliabu )
  • Xylotrupes pubescens gracilis 塔勞棕毛姬兜 (Talaud)
  • Xylotrupes telemachos 稀有姬兜 (Halmahera)

【菲律賓區】

  • Xylotrupes philippinensis philippinensis 菲律賓姬兜 (Mindoro, Camiguin)
  • Xylotrupes lumawigi 呂宋姬兜 (Luzon)
  • Xylotrupes pubescens beaudeti 薩瑪爾棕毛姬兜 (Samar,Cebu)
  • Xylotrupes pubescens pubescens 棕毛姬兜 (Mindanao, Bohol)
  • Xylotrupes pubescens sibuyanensis 錫布延棕毛姬兜 (Sibuyan)

【巴布亞新幾內亞】

  • Xylotrupes macleayi lamachus 新幾內亞姬兜 (New Guinea, Salawati,Misima)
  • Xylotrupes ulysses ulysses 尤里西斯姬兜 (New Britain, New Ireland, Sakar
  • Xylotrupes ulysses clinias 索羅門姬兜 (Buka, Ranongga,Malaita)

【台灣】

  • Xylotrupes philippinensis peregrinus 台灣姬兜 (綠島, 蘭嶼)

【馬來西亞】

  • Xylotrupes sumatrensis tanahmelayu 黑金剛姬兜 (Malaysia) 
  • Xylotrupes pauliani pauliani 馬來彭亨姬兜 (Pahang)
  • Xylotrupes gideon borneensis 婆羅洲姬兜 (Borneo)

【澳洲與斯里蘭卡】

  • Xylotrupes australicus australicus 澳洲姬兜 (Queensland)
  • Xylotrupes taprobanus taprobanus 錫蘭姬兜  (Ceylon)

【中國、中南半島與南亞】

  • Xylotrupes socrates tonkinensis 中國姬兜 (緬甸, 越南, 福建, 雲南, 香港)
  • Xylotrupes mniszechi 中國海南姬兜 (海南)
  • Xylotrupes gideon siamensis  泰國姬兜 (Chiang Rai)
  • Xylotrupes taprobanus ganesha 印度姬兜 (Tamil Nadu)

最新的分類因為從DNA與生殖器構造去分。所以很多大搬風,有的連屬都被分到別家去了。

總之,因為學名的混亂,加上許多俗名 (巨無霸、黑金剛…之類的) 在取得姬兜種源的時候,記得產地跟學名都要對一下比較好。

p.s. 學名一旦發表就會永遠存在,就算有新的分類發表出現,舊的也會以「同物異名」、「同名異物」等狀況存在,記得,分類是為了讓人能知道他是哪一隻蟲,而不是造成混亂讓蟲友們爭論跟吵架喔! 


好,回來台灣!

台灣國產的姬兜蟲有三隻。
蘭嶼有!
綠島也有!
最近在金門的大膽、二膽島也有採集的紀錄!
IMG_3217.JPG
蘭嶼跟綠島的被視為是同一亞種;金門的因為是軍事禁地,所以採集相當困難,不過目前看起來應該算是中國福建的亞種…?

不過不管怎麼分,姬兜的養法都差不多。
DSC_0013.JPG
姬兜蟲強健好養,在甲蟲界中頗受歡迎,雖然體型較小,但是也因此比較可愛,飼養時不用一昧的追大,因為小一點也很有型。
IMG_3238.JPG
某些亞種有著比例上不輸給大兜蟲的長角,而姬兜最大的特色是在生氣的時候會高舉前腳,利用鞘翅摩擦發出「嘰!嘰!」的聲音。
IMG_3231.JPG
姬兜蟲非常好鬥,因為胸角與頭角的外型,讓它們打架是會出蟲命的,千萬要注意啊!
IMG_3225.JPG 


【成蟲飼育】
我蘭嶼姬兜蟲跟綠島姬兜蟲都養過,不過我實在分不出外型上到底有哪邊不同。

在分類上,最舊的分類寫法是直接用 x. gideon稱之,也有人分成菲律賓亞種  X. gideon philippinensis,或是偏向中國的亞種 X. gideon kaszabi。

不過最新的分法是獨立出來成為一個亞種了( X. philippinensis peregrinus )


這篇的照片都是蘭嶼姬兜,下圖這隻是50mm的公蟲。
我們國產的姬兜蟲大部分鞘翅會比較紅,整體看起來會是有兩個顏色的蟲。

(不過就跟獨角仙一樣,偏黑的個體也不罕見。)
IMG_3242.JPG
因為蘭嶼很熱,所以姬兜非常耐熱,飼養上照著獨角仙的養法就好。  (獨角仙飼養法點我)
姬兜蟲母蟲跟獨角仙母蟲外型差很多,所以不用怕搞混分不出來。

除了姬兜體型明顯小一號以外,姬兜毛比較少、鞘翅較為光滑,最大的差別是沒有獨角仙母蟲的小頭角。
IMG_3379.JPG 


 【交配與繁殖】
姬兜交配會難一點,因為不論公母都脾氣不好。

直接把公蟲丟到母蟲身上,有時候會成功、有時候會打架,一個不小心會害母蟲死掉,配種時不可不慎。

建議可以先把公母放在同一個果凍台的兩側,讓它們吃果凍的時候談自由戀愛。
IMG_3338.JPG
產房我這一批不想生太多,用了2200圓筒配基礎兜土,一般的濕度配上15公分以上的深度,兩周採一次卵。

最後生了近50顆,孵化30幾顆:
IMG_3373.JPG
去年直接用XL箱丟著不管,生了兩個月放到母蟲都掛了才挖,最後取得了差不多80隻的幼蟲,可見箱子大小是很重要的。

如果想讓姬兜多生一點,務必準備大一點的容器,據說生個100~150顆不是什麼難事。
IMG_3541.JPG 


 【幼蟲飼育】
姬兜的幼蟲也是好養出名的。

食性很廣,很多人都是養來清廢土、廢木屑跟廢菌,甚至也可以丟產木塊下去給他們啃。只要這些舊耗材的狀況不要太誇張差,大部分也能順利羽化出長角型的成蟲,算是很經濟實惠的阿蟲!
IMG_6424.JPG
幼蟲能混養、有群居性,特徵是全身都是毛,所以抓出來的時候身上常常會卡一堆土。
不過太小的空間還是會打架,如果想要養出大姬兜,還是讓他們各自一蟲一間的住套房吧!
IMG_6423.JPG
比起其他國家的姬兜產地本身無明顯四季變化,又常被養在溫控冰箱,導致一年四季都可能有姬兜出現。

台灣的姬兜季節性很明顯 ,差不多就是4~5月化蛹,5~8月成蟲、9~10月全部一起打卡下班。
IMG_5498.JPG
蛹室有的會跟獨角仙一樣作直立的,不過比較大一點的個體會做得像大兜一樣有一點斜度,大約20~45度的橫躺式蛹室。

雖然有前輩說衛生紙丟到紙杯都能順利羽化,不過我還是買了小型兜蟲用的蛹室,以防出意外。  (天然蛹室的羽化還是壓到鞘翅了 Q_Q)
IMG_5680.JPG
姬兜在蘭嶼跟綠島還算是挺多的,不過如果到離島玩,也請不要瘋狂放肆的捕捉他們,而且本島並沒有產姬兜,所以飼養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讓他們跑掉、也不要把姬兜抓去放生嘿!

姬兜是一種很可愛又很有特色的蟲,尤其在清除廢土的表現上非常優秀,沒養過的就快來試試吧! >_o)b 

 

好,那文章就先寫到這裡了!

 

還想看更多帥氣甲蟲 + 了解更多甲蟲的飼養法嗎?

那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https://s.shopee.tw/5VIsaDn9eN

 

 

↓ ↓ ↓ 然後 …… 我出書啦!趕快點下面的傳送門,買一本超酷甲蟲書回家收藏,用行動支持黑蟲倉庫繼續更新吧! 😎 ↓ ↓ ↓


【相關連結】
http://plaza.rakuten.co.jp/himekabuStyle/3001/

http://plaza.rakuten.co.jp/himekabustyle/3000/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3%83%92%E3%83%A1%E3%82%AB%E3%83%96%E3%83%88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view.cgi?forum=2&topic=27501

http://members.jcom.home.ne.jp/sni.curtis/Xylotrupes.html

http://mushinavi.com/navi-insect/data-kabu_hime.htm


回首頁RB CM

分類: 黑蟲倉庫 標籤: 姬兜, 姬兜蟲, 綠島姬兜, 蘭嶼姬兜

  •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
  • 6
  • 下一頁 »

曬貓VLOG、黑貓開箱與GAMING影片

來聽我說書、說故事吧!

看更多梗圖、貓與說書請到FB

看更多梗圖、貓與說書請到FB

想看更多甲蟲、水族文章請點我

想看更多甲蟲、水族文章請點我

文章分類

  • 小故事
  • 黑貓推特報
  • 黑貓開箱
  • 黑貓打遊戲
  • 騙讚筆記
  • 歷史小故事
  • 神話懶人包
  • 黑貓小草缸
  • 黑蟲倉庫
  • 關於黑貓老師

瀏覽量

本日人氣:51
總瀏覽量:11,146,181

黑貓老師的各個平台

Twitter:

我的推文

熱門文章與頁面︰

  • 新手也能輕鬆養活的水草四天王:小榕、金魚藻、水蘊草與陽明柳
    新手也能輕鬆養活的水草四天王:小榕、金魚藻、水蘊草與陽明柳
  • 長頸鹿鋸鍬形蟲 繁殖與飼育筆記  Prosopocoilus giraffa keisukei
    長頸鹿鋸鍬形蟲 繁殖與飼育筆記 Prosopocoilus giraffa keisukei
  • 黑蟲倉庫
    黑蟲倉庫
  • 日本大鍬形蟲 飼育與繁殖 Dorcus hopei binodulosus
    日本大鍬形蟲 飼育與繁殖 Dorcus hopei binodulosus
  • 最適合新手的水草缸與魚!23cm 小榕鬥魚造景缸!
    最適合新手的水草缸與魚!23cm 小榕鬥魚造景缸!
  • 黑土推薦,以及各種水草缸的底砂介紹
    黑土推薦,以及各種水草缸的底砂介紹
  • 蘇拉威西巨扁 飼育與繁殖心得 Dorcus titanus typhon
    蘇拉威西巨扁 飼育與繁殖心得 Dorcus titanus typhon
  • 亞齊巨扁 (蘇門答臘巨扁) 飼養與繁殖心得 Dorcus titanus yasuokai
    亞齊巨扁 (蘇門答臘巨扁) 飼養與繁殖心得 Dorcus titanus yasuokai

黑蟲倉庫FB

黑蟲倉庫FB

黑貓老師FB

黑貓老師FB
  • 小故事
  • 黑貓開箱
  • 自媒體經營
  • 歷史說書
  • 神話懶人包
  • 黑貓小草缸
  • 黑蟲倉庫
  • 鼠婦超人
  • 黑貓老師YT頻道
  • 新書推薦
  • 預約頻道健檢
  • 關於我

Copyright © 2025 · 黑貓老師 All Rights Reserved.

阿腸網頁設計